《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

ID:26353293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_第1页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_第2页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_第3页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_第4页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考察摘要:不少人认为,现代汉语中并列连词连接非名词性词语是欧化语法现象,其实,近代汉语中有不少并列连词连接非名词性词语,《聊斋俚曲集》也有,既有连词“和”,更有连词“合”。并列连词连接非名词性词语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而非欧化语法现象。中国4/vie  关键词:聊斋俚曲集;并列连词;合/和;非名词性词语;欧化语法现象  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  一  不少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并列连词“和”等连接非名词性词语是欧化语法现象。如刁晏斌的《初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2、[1]、王希杰的《修辞学导论》[2]等,尤其是贺阳的《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3]。贺阳说,旧白话小说只发现3例“和”连接非名词性成分,仅占“和”用例总数的0.4%,这3例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说这3例中,连接谓词的2例都出现在诗歌这种特殊的语体中。[3]158贺阳还说:“从这些考察结果来看,并列连词‘和’字一般只连接名词性词语,这在旧白话小说中应该是一条较为严格的限制。”[3]158贺阳又说:“五四以来,连词‘和’的连接功能有了扩展,连接的成分不再仅限于名词性词语,而是扩展到谓词性词语,副词性词语,

3、甚至扩展到小句。”[3]158  但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这些看法。刘坚等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举有唐诗中的例子,有“生和出”、“醉和吟”,[4]200刘坚等又举有宋金元的例子如“愁和闷”、“是和非”、“暖和饱”、“深和浅”、“似和不似”、“多和少”、“存和亡”、“英和烈”等。[4]201席嘉的《近代汉语连词》认为并列连词“和”出现于唐五代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连接名词性成分,偶见连接谓词性成分,甚至有连接主谓短语的例子,如:  (1)骨瘦和衣薄,清绝成愁极。  (宋・黄载《孤鸾》)  (2)一霎风狂和雨骤,柳嫩花柔,浑不禁�]�u

4、。  (宋・李石才《一箩金》)[5]32  以上可见,从唐到宋短短的时间内,“和”连接的成分就有很大的扩展,从谓词性单音节成分发展到有谓词性短语。  钟兆华的《近代汉语虚词研究》也举有“和”连接谓词性成分的例子,又有扩展。例如:  (3)可�v细草和�A豆来,我欲饱食而死。  (宋・洪迈《夷坚丁志》卷13)  (4)皇甫殿直把送柬帖儿和休离的上件事,对行者说了一遍。  (元・无名氏《简帖和尚》)  (5)一只手揪住这厮泼毛衣,使拳捶和脚踢。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3折)  (6)王臣乃将樊川打狐得书、客店变人诒骗,和夜

5、间打门之事说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6)[6]90-91  以上又可见,从宋发展到明代,“和”连接的成分又有很大的扩展,尤其是例(6),主谓短语更复杂。还有例(3)出自文言笔记,更是特殊,更有价值,连文言笔记都有“和”连接谓词性成分,可见这种用法的成熟性。例(5)是杂剧,例(6)是白话小说,与唐代的诗歌相比,文体也有了扩展。  到了明清的戏剧与白话小说,“和”连接谓词性短语的例子更多。(以上可参看崔山佳的《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专题研究》[7])  因此,以上的许多例子,较贺阳[3]所举的3部作品一是时间要早得多,二是

6、比例也要高得多,三是文体也更多,并非只有诗、词,而是有戏曲、有白话小说,甚至有文言笔记。因此说,贺阳[3]等认为“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是欧化语法现象并不符合汉语事实,是经不起推敲的。  现代汉语方言中也有“和”连接非名词性词语的用法。例如:  (7)人问:“做啥行当?”“吃和玩。”  (《分寿命》,《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故事歌谣谚语  卷》第5页)  (8)这样,人的寿命三加四加,加到了八十岁,一到廿年是天帝给的,专门吃和玩。  (《分寿命》,见同上,第6页)  (9)县官摇摇头说:“�穷。”又笑了笑说:

7、“本官也有一首,吟一吟让三位见笑: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路上有包袱,孝敬礼当然。”  (《三个秀才拾包袱》,见同上,第315页)  (10)我劝青年们,忍耐性要强,夫妻之间,朋友同事,有事共商量,切不可骂和打,伤伤和气难得收场,嗳嗳呀。  (《劝人五更调》,见同上,第435页)  (11)夫妻无限恩和爱,那知乐极有悲来。  (《白娘娘十二月花名》,见同上,第454页)  上例的“恩”算是名词,但“爱”是动词。  (12)我夫长城无音讯,不知死活与存亡。  (《十二个月孟姜女》,见同上,第455页)  上面有的是故事,有的

8、是歌谣。例(12)的连词是“与”。  刘月华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也说到“和”等连接形容词或动词。又分三点,第3点是:“和”也可以连接具有并列关系的谓语动词,这时后面通常有共同的宾语、补语,或前面有共同的修饰语,使并列的动词和形容词成为一个句子成分,而不是并列的谓语或两个句子,而且所连接的动词和形容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