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

ID:2663936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_第1页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_第2页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_第3页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功能翻译视角下的翻译批评研究 一、引言  谈到批评,人们通常将它当做攻击别人或者找出缺点或错误的一种行为。翻译批评一词被认为是旨在找出和纠正翻译作品论文联盟.Lanttar和ChristinaneNord提出的,他们通过介绍跨文化研究的概念和功能交际翻译研究做出了许多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对于翻译批评的合适的评价标准,表明了通过判断完成翻译目的程度的多少来评价翻译活动。当翻译评价从传统的对等观念中解放出来时,这种标准在翻译批评实践中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功能理论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之一,在世界翻译研究中扮演了一个很

2、重要的角色。在功能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批评标准囊括了依据由目的论所引导的合适的标准和标准体系。结合大量的翻译实例和现象,本文提出和阐释了翻译批评标准的四个特点,即动态性、多面性、多层性及自我约束行,目的在于核实查证在现存的条件下这种标准的适用程度。  二、化和目标文化,翻译批评不免会走向跨文化的道路上去;翻译不是文字的复制,而是文化和社会问题,所以翻译批评系统应当包括文化因素在内。  同中国的翻译研究类似,西方的翻译研究是基于译者的哲学思想和翻译经验。Munday(2001)指出直译和意译的区别是由西塞罗、贺拉斯和圣杰罗姆提出的。直到20世纪的

3、后半叶西方还处于直译和意译的讨论之中。当时的论文联盟.L.翻译批评主要是根据一部翻译作品中对的部分和错的部分的比例来评价它的质量,翻译批评标准是原文的意义。换句话说,忠实是至关重要的标准。奈达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方法,介绍了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的概念,他主张:翻译包括原语言对于读者语言所自然对应的再生,首先是意义,其次是形式。  三、功能性翻译的视角四种合适标准体系的特点  1.动态性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依赖于一个静止的、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和判定所有种类的翻译和翻译的多样性是不可能的。翻译多样性的意思是不仅仅只是通过一种静态统一的

4、标准,还要将这种合适的批评标准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则,使其对于特殊的翻译问题可以总结出不同,从而推出合适的次级标准。这种特别的批评标准应根据特别的翻译类型、目的来制定,也可以根据不同种类和不同目的的翻译来提供一致的次级翻译批评标准。  2.多面性  根据功能理论和文化翻译的研究,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被许多额外的语言因素所影响的功能性的和文化的交流。依照这种翻译的新定义,额外的语言因素必须在翻译批评中得到足够的考虑,以便评论家可以解释和评判译者的选择。在功能理论中,翻译的目的是对于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的一个评判性的概念。当发起人提出了翻译目的

5、,为了确定翻译的适合性,他们必须将所有影响翻译成功的语言因素考虑其中,例如文化、道德、信仰、受众、社会环境和市场。另外,翻译目的的成果也影响着这些额外的语言因素。  3.多层性  多层性意思就是批评标准不仅考虑到翻译的每一个等级或者实际情况,而且必须针对翻译目的对每一个等级提供具体的次级批评标准。甚至在通常情况下,翻译的目的就是将原语言无删节、无扩张、无特殊变化地转换成第二种语言。毋庸置疑,在翻译中传达原文的每一个元素是不可能的(REiss,2004:17)。所以在众多的翻译事实中做出最佳的选择,决定使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来处理不同情况和等级是译

6、者的责任之一。  4.自我约束性  功能理论废除了原语言和原文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功能理论的核心目的论把翻译目的放在了很高的位置。翻译目的可以决定在翻译过程和翻译评判中的每一个选择,目的论规则给予译者自由,从而达到翻译目的。他们可以应用任何翻译策略,这引来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译者也许可以根据顾客甚至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利用例如自由来改变原文,把翻译目的作为辩解他们译作不合格的理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功能理论提出了一些规则限制译者和约束翻译目的。 四、结语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翻译批评标准也有不足之处,新的标准还没有达成

7、共识,得到足够的应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引领,当今的翻译批评会处于一个混乱的,难以信服的局面,这将限制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总的来说,翻译批评不仅提供了翻译实践的方法和标准,而且打开了一扇通往更远探索论文联盟.L].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4.  [7]Munday,J.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TheoriesandApplications[M].LondonNeark,PATextbookofTranslation[M]

8、.Ne:ThePotentialsLimitations[M].trans.Rhodes,E.F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