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ID:26677244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_第1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_第2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_第3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_第4页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策略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探究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一、体验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推动学生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染上情感色彩,从而提高学生探究的投入程度和思维力度。如教学《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这节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模拟新闻发布会──孙中山

2、、李大钊先生答记者问”。多媒体显示图片:1924年孙中山、李大钊等人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时的情景,然后请学生以当时记者的身份,向国共双方代表采访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有关问题。当一个学生以记者身份采访时,其他学生则以孙中山或李大钊的身份答记者问。由此,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体验中进行换位思考,自主探究。在课堂活动中,学生们探讨了诸多问题:李先生,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而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为什么要在一起合作呢?双方合作的基础是什么?一旦发生意见分歧该怎么办?是不是全体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先生,共产党员的加入会对国民党产生怎样的影响?革命成功后,革命成果

3、该如何分享?等等。以前从不主动发言的某位女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她的提问与回答达到6次之多。当下课铃响起时,学生们的探讨还意犹未尽。从课后的调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换位思考,能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质疑“疑”即“理性的怀疑”。质疑是对客观真理的探求,并加以评价的体验。缺乏问题意识的人,常常是按部就班,只求无过,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当成真理。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后的成功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比如,在分析“五四

4、运动”的历史意义时,可引导学生自学并就疑难处提问:先要求学生自学,同时开通“辨惑热线”,鼓励学生就自己理解上的疑难处提问,随时“拨打热线电话”,由师生一起加以解答。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宽松的提问氛围,学生可以对教材现有的各种观点展开全方位的质疑。与传统教学不同,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历史结论,而是开始了自主的学习,积极的探究。再如,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质疑类的作业:预习提问、复习提问、学生自己命题等,在任务驱动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讨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甚至把史学界争鸣性的问题纳入课堂,让学生讨论,使他们在

5、倾听不同学术观点的过程中集思广益,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如,学习《马关条约》,可先向学生介绍:李鸿章曾把清政府喻为破纸屋,而把自己喻为裱糊匠。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李鸿章的看法。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了学生的热烈探讨。学生甲说:“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卖国贼。”学生乙说:“他只是清政府手中的一枚小棋子,是清政府的牺牲品而已。”学生丙说:“他创办民用工业,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外交上他已经竭尽所能了。”学生丁则说:“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我认为他参与洋务值得肯定,但他镇压农民革命,参与割地赔款要否定。”在讨论中,学生个性张扬

6、,有时甚至针锋相对,思维呈现出高亢活跃的状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他们及时修正自己的结论,进而产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并作出新的思考、新的探究。这样,学生全方位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所以说,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四、求异求异是指从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并得出全新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打破常规思维方法,敢于质疑定论,敢于独辟蹊径,它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了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等问

7、题的思考之后,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什么?有没有其他的看法?比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得出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这时,教师可以反问学生:历史上,有没有落后不挨打的例子呢?当学生举出一些特例(如,蒙古灭南宋、中法战争)后,就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落后就要挨打”强调的是历史的必然性,但历史发展也有偶然性。这样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地自由思考,让学生敢于逾越常规,创新求异,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通过学生主体的求异探索,养成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创新的个性品质。五、反思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