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ID:26723670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8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4页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183;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提要:《知音》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之一。《知音》不是“鉴赏论”,也不是“批评论”,更不是“鉴赏—批评论”,而是一篇“教人如何成为知音”的阅读指导。其要有四:确立“务先博观”的阅读原则,阐明“先标六观”的阅读视点,揭示“披文”—“见异”—“玩绎”的阅读过程和批评“贵古”、“崇己”、“信伪”、“会己”的阅读错误。《知音》的阅读理论对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文心雕龙;知音;阅读理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知音》是《文心雕

2、龙》的重要篇章之一。据有关学者统计,从1962年至2005年,研究《知音》的论文,中国大陆地区一百四十篇,台港地区十六篇。[1]这些篇章虽不乏精辟的见解,但主要是把它作为“文学批评”或“文学鉴赏”专论来研究的,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了《知音》“教人如何成为的知音”的篇旨。而论述《知音》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的,笔者仅见到台湾学者王更生的《文心雕龙新论·拾贰文心雕龙在国文教学上的适应性·七从深究鉴赏方面看》一节谈到。[2]因此,从“阅读”的本位视角来研讨《文心雕龙·知音》,将“澄明”被“文学批评”和“文

3、学鉴赏”所“遮蔽”的阅读理论,使之服务于今天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达到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文心雕龙·知音》的性质  《文心雕龙·知音》的性质,历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曰“鉴赏论”。周振甫指出:“《知音》是讲鉴赏的,是鉴赏论。”刘文忠也持同样的观点:“《知音》篇就其主导倾向来说,是偏重于鉴赏的,因此,我比较同意《知音》篇是鉴赏论的看法。”[3]二曰“批评论”。缪俊杰认为:“整部《文心雕龙》都贯串着他对文学批评的见解和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但比较集中谈到文学批评的专篇有《知

4、音》。”[4]三曰“鉴赏—批评论”。王运熙在《<知音>题解》中明确指出:“本篇论述文学鉴赏和批评。”[5]詹锳也认为:“《知音》篇是专门讲文学鉴赏和批评的。”[6]  三种观点尽管不同,可思路是相同的:都是用今天的文学理论概念来“套”《知音》。要知道齐梁时代的刘彦和是不可能想到今人所谓的“批评”、“鉴赏”等各种专论;假如他脑子里有“××论”,恐怕也写不出“笼罩群言”的《文心雕龙》。显然,三种观点的不足是“以今律古”,把《知音》“现代化”。而这种“用自己的理论武器把《文心雕龙》这个有机整体

5、肢解得七零八落,搞成几大‘块#39;几大条”做法,“都是远离了《文心雕龙》的根柢。”[7]事实上,正确的做法是:研究者对“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进行古今之间的“对话”,考察他“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和“为什么这样说”。即觇文见心的“居今探古”,不是张冠李戴的“以今律古”,更不是高高在上的“居今责古”。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试图重新研读《知音》,以探求彦和的“为文之用心”。  《知音》是《文心雕龙》第四十八篇,从彦和所用的题目看,

6、是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作比,表明读者应当成为的“知音”。彦和认为,读者和听者相似,后者是通过听乐曲来“解读”演奏者的“乐心”;前者是通过读文章来“追寻”的“文心”。而读者要读“懂”文章,才能称得上的“知音”。这种阅读是“譬目之照形”的“心之照理”,是“觇文辄见其心”的推己(读者)及人(),不是以个人爱好为中心的“主观鉴赏”,不是某种批评理念和批评方法的“演绎”。因之,《知音》不是“鉴赏论”,也不是“批评论”,更不是“鉴赏—批评论”,而是一篇“教人如何成为知音”的阅读指导。  《知音》的结构和内容也

7、证明了这一点。全篇围绕“知音”展开:第一段指出由于人们“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导致“知实难逢”;之后又以“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说明形器容易验明,还发生这样的错误,何况“文情难鉴”,优劣就更不好辨别。第二段批评“知多偏好”的主观鉴赏态度,认为这种做法是“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东向而望,不见西墙#39;也”。进而提出“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的全面观点。第三段是全篇的重点,先阐述阅读的视点——六观(位体、置辞、通变、奇正、

8、事义、宫商),后指出阅读的过程:披文—→见异—→玩绎。段尾指出,读者注意这些问题,就能成为真正的知音。不难看出,《知音》的要义在于教人如何读懂文章,做一个“深识鉴奥”的“知音君子”;它是一篇阅读指导,而不是今天文学理论意义上的“批评论”、“鉴赏论”。  必须说明的是,彦和讲的“文”是广义之文,包括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不是专指今天所谓的“文学”;或许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他主要着眼于诗赋等文学体裁立论,但毕竟还涉及了史传、诸子、论说、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