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

ID:43026642

大小:50.7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4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_第1页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_第2页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_第3页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_第4页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_知音》篇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知音》篇研究综述摘要:《文心雕龙?知音》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近年来随着《文心雕龙》研究的升温,关于《知音》的相关论述也有所增加。纵观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研究著述,篇幅虽然不多,但仍不容小觑。本文即是对《知音》的研究历程进一步梳理、归纳分析各家著述,成果主要汇集在“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批评”等方面。关键词:刘彦和知音“知实难逢”"音实难知”六观批评《文心雕龙》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以其精深透彻的论述,典雅流丽的文辞,历来为人称道。休文谓为:“深

2、得文理,常陈诸几案。”鲁望曾说:“刘生吐英辩,上下穷高卑。下臻宋与齐,上指轩从羲。”豫章先生于《与王立之书》中评道:“(文心雕龙)所论虽未极高,然讥古人,大中文病,不可不知也。”清代史学家章实斋称:“《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盖《文心》笼罩群言,而《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又称“自出心裁,发挥道妙”。凡此称许,不一而足,足以想见《文心雕龙》在中国美学史和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知音》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八

3、篇,是我国古代第一篇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它相当全面地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态度、特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并涉及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和文学欣赏等问题。全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知实难逢”。刘勰列举秦皇、汉武、班固、曹植和楼护等人为例,阐明自古以来文学批评就存在着“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等不良之处,而正确的文学评论者是很难遇见的。第二部分讲“音实难知”。要正确地评价文学作品,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为从客观上讲,作品本身就篇章杂沓,文情难鉴;从主观上看,评论家又多有偏好,各执一隅,故而难于做

4、到客观恰当。第三部分提出了做好文学批评的方法:首先,应当博观,即博见广闻才能摒弃偏私狭隘。其次,需标“六观”,即从体裁的确定、文辞的铺排、借鉴与变化、执正与驭奇、典故的运用、音律的处理等六个方面着手,考察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这六个方面一致。第四部分提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说明文学批评虽有一定困难,但正确地理解作品和评价作品是完全可能的。最后强调批评者只有“深识鉴奥”,才能欣赏作品的芬芳。纵观《文心雕龙?知音》研究现状,专著唯有杨明刚的《古

5、代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一书,该书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中的知音、中古知音论的审美生成、知音论的审美内涵和体系,以及知音论审美生成与古代人文思潮的关系探究四部分。它以《文心雕龙?知音》章为重点,具体讲述了“知音论”这一古典文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体系,并将知音论置于古代人文思潮之中,全面地考察其理论本质与创作实践,阐明古代人文思潮与知音论审美生成之间的关系,逻辑谨严合理,见解系统独到。再者如周振甫的《文心雕龙注释》和《文心雕龙今译》、张少康的《文心雕龙新探一一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及其渊源》、卞孝

6、萱的《体大周思的文心雕龙》、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缪俊杰的《文心雕龙美学》、张长青的《〈文心雕龙〉诠释》、杨明的《文心雕龙精读》、畅广元的《文学理论研读》、蔡钟翔的《中国古代文艺学》、汪洪章的《西方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文集》等皆对“知音”篇有精妙解读,虽然仅为书中的组成部分,篇幅不多,但仍不容小觑。而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研究《知音》的相关论文并不多,目前可查阅到硕士论文1篇,专篇论文85篇。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知音》的研究历程进一步梳理、归纳分析各家著述,其成果汇集以下方面。一、知实难逢学界关

7、于“知实难逢”原因的探讨从未停歇。彦和于《知音》中总结道:“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此处明确提出三种原因: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以及信伪迷真。后世学者大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阐发的。范文澜于《文心雕龙注》中认为彦和所谓“贵古贱今”是从《抱朴子》处而来,他说:“《抱朴子广譬篇》谓:'贵远而贱近者,常人之情也;信耳而遗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是以秦王叹息于韩非之书,面想其为人;汉武慷慨于相如之文,而恨不同世。及既得之,或不能拔

8、,或纳说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彦和之论本此。”张长青在《刘勰的文学批评论一一〈文心雕龙?知音〉篇浅释》中提到早在两汉之交时,桓谭在《新论?闵友》中就说过:“世咸尊古而卑今,贵所闻贱所见也,故轻易之。”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也指出文学创作中存在“好珍古而不贵今”的错误倾向。王充之后,葛洪也反对贵古贱今,并进而提出了今胜于古为主张。张长青认为彦和直接地继承王充和葛洪的观点,指出文学鉴赏和批评中贱今贵古的错误倾向。大抵贵古而贱今多是因为后代文人善于从前人的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心声,情感得到认同、心理得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