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pdf

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pdf

ID:57022992

大小:182.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7-31

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pdf_第1页
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pdf_第2页
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 知音 翻译.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知音(翻译)09090204陈翰麟(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译文)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原文)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译文)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人而仰慕前代人,真象《鬼谷子》所说的:“天天在眼前就不稀罕,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原文)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译文)从前韩非子的《储说》则传出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2、刚写成,秦始皇和汉武帝深恨不能和他们相见。但是后来相见了,结果却是韩非子下狱,相如被冷落。这不显然可以看出是对同时人的轻视吗?(原文)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译文)至于班固同傅毅,作品成就本来差不多,但班固却讥笑傅毅说:“傅毅写起文章来就没停止的时候。”(原文)及陈思论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译文)曹植评论作家时,就贬低陈琳;丁廙请他修改文章,他就称赞丁廙说话得体;刘修喜欢批评另人,他就把刘修比作古代的田巴:那么,曹植的偏见是很明显的。所以曹丕说“文

3、人相互轻视”,的确不是一句空话。(原文)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乎文士,可妄谈哉!(译文)还有楼护因有口才,便居然荒唐得要评论文章,说什么司马迁曾请教于东方朔;于是桓谭等人都来嘲笑楼护。楼护本来没有什么地位,信口乱说就被人讥笑;何况作为一个文人学者,怎能随便发议论呢?(原文)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哉!(译文)由此看来,有见识高超而不免崇古非今的人,那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有才华卓越而抬高自己、压

4、低别人那就是班固和曹植;有文彩而无实学、误信传说而不明真相的人,那就是楼护。刘歆担心扬雄的著作会被后人用来做酱坛盖子,这难道是多余的慨叹吗?(原文)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译文)麒麟和獐,凤凰和野鸡,有极大差别;珠玉碎石块子也完全不同;阳光之下显得很清楚,肉眼能够辨别它们的形态。但是鲁国官吏竟把麒麟当作獐,楚国人竟把野鸡当作凤凰,魏国老百姓把美玉误当作怪异的石头,宋国人把燕国的碎石块误当作宝珠。(原文)形器易征,谬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译文)这些具体的东西本

5、不难查考,错误到这样地步;何况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本来不易看清楚,谁能说易于分辨优劣呢?(原文)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译文)文学作品之所以复杂,固然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也由于读者欣赏评论常常各有所偏,不能全面。例如性情慷慨的人遇见激昂的声调就打起拍子来,喜欢含蓄的人读到缩略词的作品就会跟着走,有点小聪明的人看见靡丽的文章就动心,爱好新奇的人对于不平常的事物就觉得爱听。(原文)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译文)凡是合于自

6、己脾胃的作品就称赏,不合的就不理会;各人拿自己片面的理解,来衡量多种多样的文章。这真象一个人只知道向东望去,自然永远看不到西边的墙一样。(原文)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译文)只有弹过千百个曲调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口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所以全面评价作品的方法,就是必须广泛地观察。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原文)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译文)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可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原文)是以将阅文情,先标

7、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译文)因此,要查考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先从六方面去观察:第一是看作品采用什么体裁,第二是看作品的遣词造句,第三是看作品对前人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第四是看作品中表现的不同手法,第五是看作品用典的意义,第六是看作品的章节。这些观察的方法如能实行,那么作品的好坏就可以看出来了。(原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译文)作家先在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中;读者却是先看作品,然后才深入作家内心。从下流追溯到渊源,即使隐微的也必能变得显豁。(原文)世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