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知音

文心雕龙·知音

ID:43984634

大小:192.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17

文心雕龙·知音_第1页
文心雕龙·知音_第2页
文心雕龙·知音_第3页
文心雕龙·知音_第4页
文心雕龙·知音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知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心雕龙·知音主讲人:李闻学习目的学习重点认识骈体文的艺术风格了解文学批评与文学鉴赏中知音难求的状况及成因。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学鉴赏中知音难求的原因以及文学鉴赏的方法知人论世刘勰,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家,少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入寺庙依靠名僧僧佑十余年,在深研佛理的同时,博览经史百家之书和历代文学作品,“深得文理”,经过数年研读,写成《文心雕龙》五十篇,为沈约赏识。后入仕,梁武帝时,历任奉朝请、太末(今浙江衢州)令,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受到昭明太子重视,后奉命到上林寺撰经,经成出家,法名慧地,一年后去世。著作除《文心雕龙》外,今仅存《梁建

2、安王造石城寺石像碑》、《灭惑论》两个单篇。刘勰一生政治地位不高,主要成就在于学术。他精研佛理,兼通儒学,论文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5篇,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宗经》3篇是理解全书的钥匙。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20篇。其中前10篇是论有韵之文,后10篇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35种。对各体又按“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

3、、“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文心雕龙》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19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其中《神思》篇论艺术构思;《体性》篇论作家的风格;《情采》篇论述了作品的文质关系。其详密深刻,远远超过前人。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5篇。其中《知音》篇论述了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才略》篇从不同角度品评了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程器》篇论述了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文心雕龙》的贡献与影响《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是反对当时文风的“浮诡”、“讹滥

4、”,纠正过去文论的狭隘偏颇。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突出贡献是:①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②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③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④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发展到今天,已在国内外形成了专门的学科“文心学”,又称“龙学”。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理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注意和重视。阅读提示骈体文:中国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元明两代成为绝响。骈体文是与散

5、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庾信的《哀江南赋》……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了“文”、“笔”的对立。所谓“文”,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就是专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

6、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文笔分裂后,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阅读提示知音其难哉1!音实难知,知实难逢2;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3,多贱同而思古4;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知音:1本意是指懂得音乐,对音乐能作正确的理解和评论,这里借指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理解和批评。2知:指知音者,即对文学作品能作正确理解和评论的人。3知音:泛指一般的评论家或欣赏者,而不管正确与否。御:用。声:名声。这两句是《鬼谷子·内楗(jiàn见)》篇中的话。阅读提示典故:★《储说》《子虚》:战国时韩非所著《韩非子》中,有《内储说》、《外储说》等篇。《子虚》:指西汉作家司马

7、相如的《子虚赋》。《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秦始皇读了韩非的《孤愤》等篇曾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汉书·司马相如传》中说: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曾说:“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韩非,入秦后,被谗入狱而死。司马相如,始终只是汉武帝视若倡优的人。★《抱朴子·广譬》:“贵远而贱近者,常人之用情也;信耳而疑目者,古今之所患也。是以秦王叹息于韩非之书,而想其为人;汉武慷慨于相如之文,而恨不同时。及既得之,终不能拔,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此即刘勰论述所本。阅读提示典故: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