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D:26844123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中心、质量生命”意识已成为了广大教师的共同认识,笔者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仍需以课堂为主阵地,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所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并对此进行广泛研究。首先我们应明确两个主要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

2、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  教学效益:是指学生一节课的收获,包括: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同教学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课堂教学不仅要看教学效果,更应看教学效率。例如,教学认识0这个知识点,所需时间如果是15分,结果一位教师花15分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认识了0;另一位教师花20分,学生也认识了0.显然这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同,但教学效率却不同。)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

3、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现就如何在把握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创设良好情境是提高课堂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较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

4、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

5、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

6、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1][2][3]下一页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由始至终

7、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  1、激发兴趣,产生参与动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的《求未知加数》时,我创设了“猜扑克牌”的游戏情境:第一次,我手拿两张扑克牌,让学生猜猜两张牌分别是几。学生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老师他心中的答案。

8、第二次,我告诉他们这两张牌的和是9,这下,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统一,出现了以下4种情况:A(代表1)与8;2与7,3与6,4与5.第三次,我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张牌为2,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这个情境的设计,不但了解了学生,把握了教学起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学习。  2、适时点拨,指导参与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