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ID:26867975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上传者:U-991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_第1页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_第2页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_第3页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_第4页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摘要:随着以内涵为取向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逐步推进,“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最热门的话题,“加强内涵建设”更是当前高职院校最响亮的口号。何为内涵发展?内涵发展又导向何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大旗又该哪般飘扬呢?关键是:示范性高职院校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确保实践与反思的足够张力。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反思性一、引言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批地方职业大学建立至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短暂的几十年中,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教育由“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截止2007年4月13日,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职院校达1109所之多。高职教育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教育部依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纲要,全面开展了以内涵为取向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6年度立项工作。高职教育在当前大好发展形势下,备受社会关注,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内涵发展”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界家喻户晓的时髦话语,加强内涵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最响亮的口号。我们经常能听到学校领导在其报告中讲,他们是如何加强组织的内涵建设的,如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但内涵在大家的心中又是一个极其模糊的概念,我们很难从领导者口中问出一个关于“内涵”的所以然来,可谓万人有万般理解。显然把“高职教育内涵发展”本身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并结合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来讨论是非常必要的。二、关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几种常见观点(一)历史阶段论:与外延扩张相对应的一个发展阶段该论断往往从宏观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认为高职教育经历了“新兴”(20世纪80年代初期)、“规范”(20世纪90年代初)和“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规模数量扩张)几个发展阶段后,亟待从数量扩展为重点转向模式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亦即内涵建设的重点。因此内涵建设就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种视角较多的出现在有关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论述之中,亦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确定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立论依据之一。 (二)箩筐论:是光芒四射的聚宝盆内涵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这种论调往往在学校对外宣传总结材料中有最具体的体现。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搜一搜有关高职内涵建设的文章,必然会有如下论调:比如说某某学校一直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后面往往列了一大堆的包括专业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改革建设及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等等,以及一大串具有“最充分”说服力的阿拉伯数字;如省级、部级重点专业、示范专业多少个,省级部级精品课程多少门,名师多少位,国家级教材多少部等等。总之,只要是觉得还摆得上台面的东西都往里面装,东西越多,筐子越满,就意味着一所学校的内涵越丰富。内涵发展就意味着想方设法争取这些所谓具有校际可比性的荣誉和外在话语权。(三)品牌特色论:内涵就是品牌、特色另一种论调它不是通过一一列举学校所取得的具体成果来说明作者对内涵发展的理解;而是用“品牌”、“特色”之类的词同“内涵”互为解释,学校内涵发展就是学校要树立品牌,要创特色。学校有特色、外在形象好,则学校就有“内涵”。总之是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来诠释学校内涵发展应有之意。内涵仅仅只是一种象征。 上述几种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要性、迫切性)问题以及从什么方面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包括着手点、层次性)的问题,但都回避了谈高职教育的内涵“是什么”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而事实上若没有对高职教育的内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谈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就如水中浮萍般根基不稳。因此笔者认为谈高职教育内涵发展首先得从高职教育的内涵谈起,下文将以高职教育的内涵为基点,就高职内涵发展及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作进一步的思考。三、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之思考(一)内涵发展首先要抓住高职教育的“内涵”“内涵”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深层意义上,内涵发展的核心应该是一种特有文化氛围的培育,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坚持,文化的烙印会深深地印在校园中的每个人身上。就是矢志不渝地按办学目标中所设想的人才规格去培养人。而且这种坚持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主体——高职院校自觉的行为。即便没有外界的推动,学校仍然会大胆地创新办学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回应上级部门的要求。(三)示范性院校建设中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1)外在话语权与内在提高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否没有具体的参照系统,没有具体的标准,不像学校规模、教学设施等可以具体量化,具有可比性。人们很难对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做出程度上的评判,因此学校往往以获取外在话语权作为对内涵发展的重要诠释。对于单个的高职院校来说,有名声、有牌子就会有钱,有钱才会有发展,而各种名声、荣誉、牌子是需要里里外外争取的。现实往往是学校领导整日忙于打理各种里里外外的关系,学校一味以在教育主管部门推行的“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名师评选、示范性院校建设遴选”等等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为学校最高荣耀。否则别人有了你没有,那么你就要被踢出历史的舞台,未能把握好时势者,必然被历史所遗忘。学校永远被历史的潮流推着往前走,自己没有充分的思考,而至于学校内部的各种具体问题,只要不会伤及到上述各荣誉的争取,学校往往是不会太用心去解决的。我们说去争取各种荣誉对学校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笔者认为仅仅把获得多少荣誉作为学校办学所追求的目标是相当短视的。一所学校有没有发展的前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如何,如果学校不注重调动全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而只是重视那些当前能争取到外在话语权的人,必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埋下定时炸弹。内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内涵建设的前提保障,外在话语权只不过是内涵建设取得成效的部分表现形式。 2.改革与反思的关系。学校的改革往往是跟着上面走,学校自身很少去反思学校的各项改革,不清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为改革而改革,为写宣传材料而改革,改革完成后,往往对最初的改革初衷忘记得一干二净。两年制改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育部鼓励了、支持了,高职学校纷纷匆匆上马,上面一冷静了,改革不了了之。再比如说课程改革,学分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等,学校在作改革设想时就压根没有再计划就改革前后的效果作对比跟踪分析。而且每一届领导下来总要把自己在位时的改革总结成学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改革的效果一般会被描绘得五彩斑斓;很少有人愿意反思改革的真正效果。改革是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我们绝不可以迷信改革必然意味着进步;要勇于正视改革的实际效果,勇于对各项改革进行反思,改错了及时纠正过来,不怕承认失败。3.左顾右盼与勇往直前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不可以闭门造车,学校的发展亦不能像孔乙己讲学,整天研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需要放宽办学的眼界,但内涵发展绝不可能是简单地通过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而成。示范性建设立项的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方式绝不能是左顾右盼,今天甲校来乙校交流,明天乙校到甲校学习,学习来学习去,学习就变相地成为一种游山玩水之借口。与兄弟院校的比较可以作为鞭策学校发展的动力,但绝不可以把别人的尤物简单搬回,作茧自缚,反过来使自己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四、结语:长期性与反思创新性 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也绝不是三五年的一个工程就可以解决好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期望着一个工程结束,学校的办学质量就会发生什么质的飞跃,而对于高职学校来说,也绝不能因为自己拥有了某种牌子而沾沾自喜,甚至自欺欺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绝不是一夜之间高楼满地、师资猛增,也绝不是新名词、新提法遍地开花,急功近利的思想只可闪耀一时,不可照耀一世。我们说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初衷是很好的,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如果所有的高职院校为了某种利益一味地迎合上级主管部门的意图,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都甘愿只做乖孩子的话,恐怕最终的示范校也会失去其自身的反思功能。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广州大学学校文化建设论坛中表示:“按教育部规定来办学,很可能把一千所大学办成一所大学。今天中国的大学有级别、专业的差异,但面貌过分趋同却是一个大问题。……”。尽管陈教授主要是针对大学来说,但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所有学校的办学都是严格按照各种条条框框去实践,中规中矩,不敢创新的话,恐怕高职教育大一统的局面会更突出。总之,缩小理想(应然)与现实(实然)的差距是高职内涵建设永远的追求。在实践与反思之间保持足够的张力是践行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之路的应有之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