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

ID:26895782

大小:7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_第1页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_第2页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_第3页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_第4页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上杭县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分析摘要:该文以上杭县2002年、2014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回归方程,对上杭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4年期间,上杭县森林碳储量有所增多,森林碳密度由26.5t?hm-2增至33t?hm-2,森林碳储量年龄结构动态变化中,幼龄林的碳储量有所降低,碳密度有所下降,表明总体森林资源保护较好,但幼龄林的林分质量有待于提高。关键词: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动态变化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7-7731(2016)13-0108-03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巨大的碳库,为地球上最大的有机碳库,其碳储存量是大气的3倍,森林碳储量不仅在全球碳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调节角色,而且对区域生态环境与文明建设亦有着重要作用[1-2]。上杭县地处福建省境内,属亚热带,水热条件充足,作为福建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具有着发展林业的区位优势[3]。本研究拟以上杭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近十余年间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其龄级结构的乔木林碳储量变化,从而为上杭县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

3、提供依据。12002、2014年上杭县森林资源状况变化分析本研究分别以上杭县1996年及2006年进行的二期二类资源调查逐年续档更新至2002年及2014年的二类调查资源数据为基础,统计相应的数据与分析估算碳储量,其资源统计结果见表1、表2。从表1、表2中可见,受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影响,2014年上杭县林业用地面积较2002年有所减少,受生态环境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的影响,上杭县林农营林积极性提高、采伐量逐年下降、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均得以改善,不仅有林地及经济林面积数量有所增加,而且

4、活立木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均得以提高。表明上杭县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均处于良性发展状态,这将更好地发挥上杭县森林的生态效益,促进上杭县生态文明建设。2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采用通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对上杭县各林分类型生物量进行计算,参考方精云等研宄结果确定换算因子相关系数[4-5]。将各类型森林生物量乘以转换系数(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每克干物质的碳储量转换系数=0.5)[6],进而求算各森林类型生物量与碳储量。其计算方法如下:2.1乔木林生物量计算计算公式如下:[Y=ax+b]式中:Y为每hm2生物量

5、,x为每hm2蓄积量,a和b为参数。各优势树种的计算参数见表3。2.2经济林生物量计算经济林的生物量=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X面积[3,7]。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采用我国经济林的平均生物量23.7t?hm-2。2.3灌木林生物量计算灌木总生物量=单位面积灌木生物量X面积[3,4,7]。灌木林的生物量利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灌木林平均生物量值19.76t?hm-2o2.4竹林生物量计算竹林的总生物量=总株数X平均单株生物量[3,7]。福建省竹林以毛竹为主,毛竹的单株生物量为22.5kg?株-1。3上杭县各森林类型碳

6、储量、平均碳密度分布及动态变化结合表1及表2中数据,应用上述换算因子连续函数及转换系数分别计算上杭县2002年、2014年主要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其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计算结果可知,2002—2014年,上杭县森林碳储量由57262t增长至73570t,增长了16308t,年均增长1359t,增长率为2.3%,碳密度由26.5t?hm-2增长至33t?hm-2,增长了6.5t?hm-2,而从不同森林类型来看,2002—2014年,针叶类和阔叶类森林碳储量均有所增加,受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影响,福建

7、省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省基本停止了天然阔叶林的审批采伐,使其阔叶类森林碳储量比针叶类森林增长更快。综上数据表明,上杭县在2002—2014年间,随着森林质量的改善,其森林碳储量增加明显,森林植被碳增汇作用明显。4上杭县森林的碳储量龄组结构动态变化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乔木类森林碳储量及其结构变化将直接影响森林碳储量构成与变化。本研宄分别就2002年与2014年上杭县不同龄组的乔木类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计算与比较分析,其结果如表5所示。由表5可见,2002-2014年期间,上杭县乔木层的幼

8、龄林和中龄林碳储量比例下降趋势明显,由2002年的38.5%降至2014年的19.5%,而乔木层近熟林与成熟林碳储量比例则得以较大幅度的提高,由2002年的61.5%提高至2014年的80.5%。究其原因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林业政策的转变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由传统的木材生产向多功能多效益生产的转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近熟林以上森林面积增加明显。结合碳密度变化进一步分析可见,除幼龄林外,各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