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

ID:26945672

大小:347.82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11-30

上传者:U-5734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1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2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3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4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威的教育思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 杜威于1859年10月20日出生在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郊区的一个村镇里,他的父亲是个零售商。中学毕业后,杜威进入佛蒙特州立大学学习。1879年,大学毕业之后,便在美国南方石油城的一所中学里任教。两年后,回家乡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1882年,杜威成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生,攻读哲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94年,杜威被聘任为芝加哥大学的哲学教授,并担任哲学、心理学及教育学系的系主任。1896年,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又称杜威学校,以他的哲学和心理学研究为根据进行教育创新。他把教师高谈阔论的课堂变为学生通过活动去获得知识的课堂,把学生静坐听讲的课堂变成儿童能随时移动位置进行活动的课堂。后与芝加哥大学校长意见不合而辞职。期间,他根据自己的教改实践,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著。1904年,杜威从芝加哥大学转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授哲学,他与一批教育史家、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一起,铸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黄金时代。1916年杜威发表了《民主主义与教育》。这部经典巨著标志着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一直到1930年退休。 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杜威来华讲学。1924年他在土耳其考察教育,1926年又在墨西哥考察教育。1928年6月,在美苏文化协会主办下,他作为25名美国教育家组成的非官方旅行团成员到达苏联,以考察教育的名义推行实用主义教育。1952年6月1日,杜威逝世于纽约,终年93岁。 杜威一生写了大量的哲学、教育学及心理学著作。其中最具有影响的教育作品是:论文《我的教育信条》(1897)、著作《学校与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经验与教育》(1938)等。 《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的早期著作,是他的教育思想的纲领性论述,《学校与社会》是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中对学生家长所作的报告,在其中,他第一次提出了“传统教育”的概念,并对传统教育的做法进行了批判。《儿童与课程》是记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的实验结果,强调要把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的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系统和最集中的论述,杜威本人称之为他的教育哲学的最完全而又最详细的说明。 杜威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著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andeducation),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论”。此书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作。1916年在纽约出版,共26章。作者在序言中指出,本书主要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含的种种观念,并将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以解决公共教育“建设的目的与方法”。 一、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一)实用主义经验论杜威教育思想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经验论。“经验”是他的教育哲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词,也是他的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杜威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称为“统一体”),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结合。 杜威还认为,存在即被经验。“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特有的形式结合着。……在主动的方面,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的方面,经验就是经受结果。”他曾多次列举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儿童要认识手伸进火焰会灼伤手指,他就必须去尝试一下,亲自把手伸进火焰中去。只有当这个行动和他所遭受的疼痛联系起来时,他才会认识到手伸进火焰就意味着灼伤。在杜威看来,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因为没有这种真正有意义的经验,也就没有学习。自然界所存在的一切都是“被经验到的东西”,人的主观经验是客观世界存在的前提。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因为在他那里,经验不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而是主体的创造。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出发,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教育是以经验为内容,通过经验,为了经验的目的。” (二)民主主义杜威十分强调民主主义的重要性。在那些为民主主义服务的方法中,杜威把教育看作社会改良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重要的和有机的联系。 (三)心理学杜威继承詹姆斯的生物本能论的心理学观点。认为:儿童的能力、兴趣、需要和习惯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上,儿童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其本能的发展过程。人的本能与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生来就有的能力,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一代代传下去的。在儿童身上潜藏着四种本能:语言和社交的本能、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制作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是制作的本能。 二、论教育的本质关于教育本质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本质观。 (一)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杜威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而不是为固定的成人生活作准备。他说:“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适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乎儿童需要。 (二)学校即社会杜威主张,学校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个雏形的状态。每个学校都应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他说:“只有当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社会的时候,教育才能使儿童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这个革新的学校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又反映理想的社会生活。它反过来可以促进民主社会的进一步改良。“当学校能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引导和训练每个儿童成为社会的成员,用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大社会的最强大的并且最好的保证。” 学校如何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杜威要求改革学校课程和教学,以反映社会生活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教学活动,并充满着艺术氛围和科学、民主精神。学生在学校不但读书,还养成共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践行公德公益,知道立法司法行政的效用。教学改革 与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密切联系还有三个命题:“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教育即生长在提出教育即生活的同时,杜威又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即生长。”生活就是生长,人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教育决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继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在生长的每个阶段,都以增加生长的能力为其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同样,杜威从教育即生活论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认为,生活的特征是生长,教育即生活这句话意味着教育即生长或生长过程。除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用教育的术语来说,就是:(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2)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杜威所谓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什么目的。杜威的原文是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在于儿童的生长和生活。主要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天性和兴趣等决定的教育历程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反对由家长或教师给予儿童以教育的目的,从外面硬性插入教育历程的目的。显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对于传统教育目的论的一种纠正:脱离儿童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杜威认为,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教育中经验的改造主要就是指对儿童身心构成各个方面的改造,实际上,经验改造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身心诸方面全面、充分生长的过程。 杜威关于教育本质论点有力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脱离社会、脱离生活,促动了教育改革。但他把教育与生活,学校和社会等同起来,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轻视个人直接经验以外的科学知识是片面的。 三、教学论(一)从做中学“从做中学”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从做中学”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这是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与生活的脱离基础上提出来的。杜威反对传统学校把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断言凡是立足于直接传播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都是不足取的,认为只有从做中学才是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唯一途径。 (二)课程与教材从做中学就要改变传统教育的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杜威认为,学校的“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到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教材上“迫切的问题是要在儿童当前的直接经验中寻找一些东西”。也就是说课程和教材要联系社会生活,要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 杜威认为,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传统教育采用的分科教学不符合儿童的经验,应该加强学科间的联系,甚至打破学科界限。而“学校课目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杜威强调教材和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在校内外生活中获得的大量直接经验,要突出儿童在亲身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过程。 杜威提出了活动作业“儿童的一种活动方式,它重演某种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工作,或者同这种工作相平行。”活动作业的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技艺,如缝纫、烹饪等。手工训练及工场作业,如木工、园艺等。模拟日常生活,如邮局、商店等。杜威是要把学校变成一个雏形的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职业,学校就设置什么课程作业,学校将成为一个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真正形式,而不仅仅是学习功课的场所。 杜威认为,学校的活动教学分四类,分别适应着儿童自然生长的四种本能要素:讲故事,用以发展儿童的语言本能;手工训练,用以发展儿童的制作本能;游戏,用以发展儿童社交和艺术的本能;观察实验,用以发展儿童探究的本能。 思维与教学关于教学,杜威还认为,学校让学生求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制造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他举例说,学地图不是真正的目的,制作地图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他认为训练儿童的严正的、持久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思维五步法。 (五)思维五步与教学五步思维步骤疑难的情境确定疑难的所在,提出问题搜集资料,提出假设推断哪种假设可以解决问题通过实验验证和修改假设教学过程教师准备与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和暗示给与足够的资料,使找出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和观察产生假设学生亲自整理并选择假设学生通过动手做验证假设 杜威的五步法类似发现法,重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必然重视儿童的自我活动、主动作业。教学中以儿童为中心,学生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重在教师如何将知识(观念)传授给学生。过于考虑知识的连续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四、儿童与教师(一)以儿童为中心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重心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你所喜欢的任何地方和一切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的直接的本能和活动。”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把重心从教师、教材转移到学生。他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 (二)教师是辅导者和观察者既然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每个儿童的发展和生长就是目的,教师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变化:"教师的作用必须从一个向导和指挥者变为一个观察者和帮手。由于教师注意到每个学生而着眼于允许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展思维和推理能力,并且利用读、写、算的课作为训练儿童判断力和活动能力的工具,因此儿童的作用也必然发生改变。它变成了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儿童成为询问者和实验者。”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任何书本或地图都不能代替个人的经验,它们不能取代实际的旅行。”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把学科、教材看做教育的中心,忽视儿童、压制儿童个性,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是合理的,而且推动学校生活的改革。但是,他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调活动教学,忽视课堂教学。这种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必然会陷入片面和极端,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在20世纪前半世纪的整个时期,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统治了教育舞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学校教育,使得学校教育有了新的刺激和新的活力,也使得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变革。对于反对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它无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但由于杜威的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有轻视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的偏向,加之他的后学者的曲解和绝对化,曾导致学校教育中知识质量的下降,其理论因此而受到批评。他本人成为20世纪美国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教育家。 在美国,对于杜威教育思想的批评,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一直存在着。这种批评在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尤为激烈,这是由于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美国引起极大震动,美国国会旋即于1958年通过了旨在加强基础科学教育、培养未来科技人材的《国防教育法》,1959年又派出教育考察团赴苏联,发现两国中学生在知识质量上差别很大,于是归咎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各界人士纷纷发表意见,批评实用主义教育大大降低了儿童系统科学基础知识水平。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开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本世纪初以来的美国历次教育改革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杜威的教育思想,因此评论家阿瑟·G·沃恩指出,“美国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越杜威,……可是很难设想在前进过程中不通过杜威。” 杜威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胡适曾在《杜威与中国》一文中评价他的老师说:“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的。”“在最近的几十年中,也未必有别的学者在中国的影响可比杜威还大的。” 参考文献陕西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精品课程北京师范大学郭法齐外国教育史教程华南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精品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外国教育史精品课程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李淑华《外国教育简史》吴式颖《外国教育史简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