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

ID:27133928

大小:11.95 MB

页数:108页

时间:2018-12-01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_第1页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_第2页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_第3页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_第4页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友善用脑 提高课堂有效性 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总报告友善用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验序言目前中国的教育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学生学习的热情越来越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日渐萎缩。学校课堂成了老师的讲堂,“学生带着问号来,捧着句号走”,老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被动的接受形成了学生的定式。然而教育的主体是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独特的人都有一个独特而奇妙的大脑,因此,从事教育不能采用批量式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方法。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学生大脑的独特性,用多种方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

2、思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维,轻松快乐地认知,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使教育教学活动收到实效。摘要本课题分析了我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通过友善用脑的学习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得出扎实数据,在全面研究、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用友善用脑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探讨新课改形势下学科教学的新思路。以北京市为重点,开展友善用脑数学学科、语文学科、外语学科等各专业学科的深度研究,探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交流研讨,注重寻找和抓住在“教”与“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规律性特征,用学习科学指导教学实践,用团队

3、学习、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音乐、健脑操、冥想等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研究问题一、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教育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话题。《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词条的解释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一定要求”是什么要求呢?《说文解字》对“教”和“育”的解释,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者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被教育者效法教育者的行为,以达到至仁至善的标准。曾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说明:人离不开学习,学的目的

4、在于懂得做人的道理,在于达到“亲民”“至善”的标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人”,是使青年一代在未来社会中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为社会贡献的作用点。由此看来教育不能为了追求知识而舍弃生活的根本。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可以是书本的,是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至于偏狭。”由此看来生活是大课堂,学习生活不仅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从事教育的根本目的。反观中国现在的教育,与生活渐行渐远,学生越来越被束缚在由书本和卷子搭建的“牢房”中。早在1983年12月31日,国家教

5、育部发布了《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十项规定》,1988年5月11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3年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1994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2000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从此减负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重要话题,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减负文件一个接一个,但是学生的课业

6、负担不但没减,反而不断加重。加重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原本学生回家写作业是为了巩固课上的知识,教育部的文件使原本巩固知识的时间没有了,家长、老师开始出现担心孩子没时间吸收知识的情绪,最终导致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孩子在上课期间就完全掌握学习的知识,并达到不会忘记的效果,家长、老师也不再担心学生忘记知识的情况,学生的课业负担自然就会变轻。所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是真正解决中小学生负担的关键。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教会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009年北京大学撰写的《中国报告(2009)》中调查显示:“北京孩

7、子每天学习时间为14.4小时,上海为13.2小时,广州为11.9小时。”夏衍先生在他的《包身工》里,控诉旧社会剥削童工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的活,现在我们让孩子每天学习达14个小时,这不同样是对孩子的摧残吗?在“披星戴月,今日辛苦明日甜;腾龙跃马,明日幸福在今天”的充满了封建“金榜题名”意识的口号鼓惑下,学生只能对学习产生由衷的逆反。2010年3月8日《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画的两幅漫画:一幅,小女孩每只小手夹了四枝笔,在拼命赶作业,可是繁重的作业怎么做都做不完,于是急得孩子每只眼睛冒出了3个眼珠;另一幅,小女孩的书包

8、装有8个轱辘都拉不动,书包放不下所有的书,便像卡车一样加了一个拖斗,可还不行,于是小姑娘只好头上再顶一摞,旁边的路标写着“作业”两字。这两幅画是孩子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痛苦内心的真情袒露,也是他们对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