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

ID:27144949

大小:5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_第1页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_第2页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_第3页
资源描述:

《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做教育中的“幸福教师”__摭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转型姚瑛河北省青县教育局062650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界的一个热词,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部署,“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今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中的核心主题。当前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和程序化,教师培训的意愿不强,教育培训部门将培训重点聚焦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投入与产出并不成正比。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追寻教师专业成忪的“起点”和“动力”。按我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指望一个学识不精、能力不

2、强、状态不佳的老师,能够教出很好的学生,干出很好的成绩。学识不精可能误人子弟,能力不强往往事倍功半,而状态不佳,你甚至根木没办法让他喜欢和热爱教育。可以说,只重视单纯的硬件改善和技术提升,不注重教师的心灵归宿和价值取向,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成长应当包括“心灵成长”和“专业成讼”两方面,而且,教师的“心灵成长”比专业成长更重要。但是今天,一说到“专业成长”,往往是指能不能做课件,能不能上公开课,或者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什么程度,这很容易让老师有“技术主义至上”意识倾向,很容易把老师变成“教书的工具”。“真正

3、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这是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里的论断。我愿意相信:内心认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一、平和一一做个内心坚定的“静老师”一颗安宁的心,一颗坚定的心,一颗安顿的心,对教师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急功近利的今天,面对乱象纷纭的教育现状一一没有哪个时代的教育,会像今天这样,特别需要教师的内心力量:看护好自己的心灵,关照好自己的心灵,调养好自己的心灵。从自己的职业优势中寻找人生的乐趣。不与经商者比财富一一你“财源茂盛达三江

4、”,我“桃李缤纷满天下”;不与从政者比地位一一居庙堂之高,“高处不胜寒”的苦恼,我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寒暑假);不与他人花天洒地,任凭“你黄洋街上炮声隆,我自岿然不动”,做自己该做的工作。适时调整好心态,使心理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保持平衡,这是我们维护身心健康的基础,掌握了心理“平衡术”,就相当于掌握了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在心灵改变的前提下,我们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方式做出调整和改变一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相信教师自身会冇所作为,其至大有作为:我们对自身的任何一次“微革命”,都可能造成身边“小世界”

5、的“大改观”。如果每个人都能真正“从心开始”,心灵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二、温暖一一做个有情有义的“懂老师”一节课上,如果学生自然流露出的感情无人响应,那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抑感。把学生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看,就会关注学生人性的丰富性。从总体上说,人的认知是在意义和情感的推动下发生的。柏拉图曾经提到:“知识不足知觉上求、在心灵本身的应事接物的作用上求。”思维是有温度和色彩的,是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学生只有在平等、互敬、合作的需要满足后,才会自尊、自强、自重,甚至才会自信,才会感到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得到承认,才会在和谐的学4

6、环境里,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AI。因此,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构建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平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并且努力营造一个能给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谈,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并非一日之功,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在一语之间。学生的出错在所难免,那我们就多些包容,体谅。“微笑,点头,专心倾听,鼓励和赞美”一一温暖,亦如春天。三、“无为”一一做个闲适的“懒老师”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第十七章》)。类比过来,也就是让孩子知道有一个老师就行了,不要让孩子感觉,什么事都得由老师来做,而应努力让他

7、们觉得是自己在做自己的事,这才是教育的理想状态。教师苦口婆心讲十道题,不如学生自己主动做一道题;教师讲得越多,越会封闭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学真正的精彩;真正的质量在于教师没有讲过的题,学生也能自主做出来。换言之,教师一味地“作为”,让孩子发现原来一切决定权都老师手里,于是课堂上孩子也许不会去思考真正的问题,而是想着如何去揣摩、迎合教师的心意了。教师要让孩子相信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吋又给予机会让他们自己做事而不受干扰,教师只是从旁支持,似乎也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了。所

8、以,老子的“无为”其实就是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有为”和“有欲”的状态。不妄为,才能更好地去有所作为!四、期待一一做个慢半拍的“好老师”现代社会则流行“赶吋间”,教育也无例外地被裹挟在速度与效率的浪潮中,家长们期望孩子更快地掌握知识,更快地达到并超过同龄人的水平。可是,人的发展也不可能是线行向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