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ID:27315760

大小:66.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1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2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3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荷叶母亲》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花本无情人有情,本文借景写人,以花喻人,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形式新颖,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了解本文借景写人的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细致深入地体味和感受亲情之爱,学会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三、教学重难点

2、重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学会感恩从感谢母亲开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感恩母亲的心声表达出来。四、教法与学法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散文诗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感情运用不准,有分析简单文章的能力,但不能做到自主学习。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朗读是学生感受课文的最好方法,应该在朗读上多下功夫,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1.教法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

3、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教学法(多种形式的朗读)2.讨论法(合作探究)3.欣赏与体验(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感恩母爱)2.学法学法上我始终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1.圈点勾画法2.品读法3.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1、预习作业:⑴字词积累:(加点字词先注音,再释意)花瑞莲蓬烦闷菡萏亭亭适意徘徊欹斜遮拦荫蔽⑵查找作者冰心材料⑶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五、过程设计及设计意图:一、导语:《游子吟》请问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那么今天老师要

4、问问大家,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们做出了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来寻找吧!板书《荷叶母亲》【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朗诵古诗的时候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二、读与感1.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出示)⑴展示冰心材料首先我需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我们说要读懂一篇文章,首先要知人论世,下面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冰心女士······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补充,请大家在课本上画下来我们需要重点识记的部分。⑵字词积累,对字词音义的标注下面我们再来看我们需要识记的

5、生字生词,大家把不会读的字词的拼音注到对应的课文中去。2.整体朗读,初步感知开始老师讲过,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对,是散文诗,(板书散文诗)顾名思义,就是散文一样的诗,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怎么样读?明确:有感情,温婉抒情所以老师对大家朗读的要求就是,字音准确、语速舒缓、语调轻柔、饱含深情。好了,确定了感情基调,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给大家,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好了开始。(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根据文章题目来看,本文重点描写了什么?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

6、掩盖起莲花,于是触景生情,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激之情。重点描写了由荷叶护莲联想到母亲对作者自己的关心爱护,赞颂母爱的伟大,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怎么看出来的?最后一段,荷叶象征着母亲,红莲象征着我,荷叶护莲象征着母亲对我的关心爱护。(板书借景抒情,红莲象征“我”,荷叶象征母亲)3.细节体味,自由朗读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多读一读我们刚刚分析出来的重点描写部分,仔细体味文章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细腻情感。4.学生齐读,重点品味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设计意图】作者情况的介

7、绍,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筛选能力,而注释里的字词可以让学生进行字词的积累,学生带着问题初读全文,让学生感受“荷叶母亲”的形象,感受课文中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三、读与思1.大家刚刚都读的很认真,下面我们就来检验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请看题。课文重点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文中作者的心情、天气、红莲的状态有没有变化?如果有,请找出变化过程请大家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并且用圈点勾画法圈出表示当时环境、作者心境变化和红莲状态的词句【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更能把握文意,其次通过分小组讨论探究,可以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一写红

8、莲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