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ID:36383736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0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1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2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3页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北林区张维一中李大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读准字音,读畅文句,领会课文大意。(2)、把握课文感情基调,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教学重点】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教学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作业(1)、字词音

2、义的标注。(2)、查找作者冰心材料。(3)、查找文体“散文诗”材料。(4)、搜集有关母爱的语句。2、课前练笔:把你母亲最让你感动的点滴写下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生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生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生3:世界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师:是的,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

3、荷叶母亲》。二、读与感1、检查预习作业(同桌交流查看)。2、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生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生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可以看出。师:这两位同学能通过自己的感悟,走进作者的心里,表现很好。(2)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们概述的不足。3、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三、读与思1、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

4、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2、赏析“风雨中三看红莲”部分(1)、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用圈点勾画法圈出表示当时作者心情变化、环境和红莲表现的词句。一写看红莲(示例)二写看红莲(学生圈点勾画)三写看红莲(师生共同圈点勾画)明确: 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地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徘徊 环境:雷声

5、作了 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欹斜  三写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2)、学生分三小组朗读,让读得优美的学生朗诵表演。(3)、学生齐读,同时思考: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对赞美母亲有什么作用呢?(明确: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即托物言情写法。) 四、读与悟1、教师提示问题:“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一句话

6、的?(可从情感、修辞、句式和作用等角度进行理解)明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得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报答母亲的恩情呢?)2、冰心的母亲让冰心感动,你的母亲让你感动了吗?说一说你的母亲让你感动的点点滴滴并深情地读一读。3、小活动:(1)、在《感恩的心》乐曲中“许愿”,在心中默默写一段感恩母亲的话。(2)、学生代表朗诵表演感恩母亲的话。五、作业:1、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

7、诗篇。齐唱《烛光里的妈妈》结束教学。六、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散文诗)寄寓荷  叶―――――― ―――> 母  亲 (无畏   遮蔽)   联想     (无私    爱护)红  莲―――――――――>   我象征    心中的雨――――――> 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