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

ID:27443143

大小:72.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1页
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2页
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3页
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3月笔者医院肿瘤科住院的130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加希望理论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后两组患者SAS和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2、义(P<0.05)o实验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后SAS和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对缓解晚期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关键词】希望理论;晚期;肺癌;焦虑;抑郁R前,肺癌是全球患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之一,由于环境恶化及吸烟率上升导致肺癌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随着各种肿瘤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晚期肺癌患者若积极进行治疗,生存期可明显延长。但长期住院治疗使患者精神和心理状态发生改变,特别是焦虑和抑郁心理困扰

3、着大多数晚期肺癌患者[2-3]。希望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屮,其核心思想是在护理实践屮,采取有效措施让患者对未來生活抱有美好的希望,这种希望与患者的个人体验和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4]。本研宄探讨希望理论干预护理模式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为晚期肺癌的护理提供一种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模式。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以2013年1月-2014年9月笔者医院肿瘤科的13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分布在34-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8±7.6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

4、性27例,年龄分布在35-56岁之间,平均年龄46.4±8.1岁。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研究方法1.2.1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希望理论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对肺癌患者进行精神和心理照护,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人际互动。②定期为患者及苏主要照顾者开展健康教育讲堂,以肺癌治疗案例为主线,以介绍肺癌治疗的成功案例为主要内容,为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③建立良好互动的医患和护患沟通关系,每天医生及护士主动及时与患者进行友好、倾心交流,使患者感觉温暖、体验关怀。④指导患者饮食,建立良好的饮

5、食习惯和规律,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⑤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协商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健康0标并解决问题,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对达到B标的患者进行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冋吋对不能完成0标的患者,及吋与其沟通,查找原因,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口头入院介绍、饮食指导、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等。1.2.2评价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入组时)和干预后(入组后第21日)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由20个反映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条0组成;SDS由20个反映抑郁症状

6、严重程度的条0组成[5】。焦虑和抑郁评分及判断标准参考文献[6】执行:以国内常模上限为界,SAS≥34界定为焦虑;SDS≥40界定为抑郁。1.3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或组内干预前后评分比较米用t检验,以P<0.05表不差异具右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晚期肺癌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如表1所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干预后SAS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

7、<0.05)。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每年死亡人数高达140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8%。随着空气污染指数增加和吸烟率上升,我国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约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吋已属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5.6%[7]。因此,肺癌诊治形势严峻,如何减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成为呼吸病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希望是个体对将来实现0标的一种积极期待,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及预后产生正性影响。希望理论

8、运用于护理领域中,是指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并努力去实现预期0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组间在护理干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