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

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

ID:27766420

大小:52.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_第1页
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_第2页
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_第3页
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言文教学运用“古今对接”教学方式的尝试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教师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死输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冏囹吞枣。这种“灌输法”教学导致了文言文教学的低效。如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文言文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采用“古今对接”的方式教授文言文,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古今对接,引发兴趣我们面对的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而文言文无论是从文字上还是内容上都与学牛的现实牛活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学生容易“敬而远之”。如何引发学生学

2、习的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材屮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屮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有些篇目还是从古书中节选的片段,这让学生的学习显得孤立单薄,知识的遗忘率高。冇鉴于此,笔者讲述课文前,让学生先了解本课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生平乃至全书的内容梗概,这样学牛的学习就不是孤立中断的,而是全面连接的,学生就有了深入探究的欲瑕。《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作者抓住富春江山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奇美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但是,教师不能把自己理解的本文的这种美强加给学生,因为有些情感只能意

3、会却不可言传。因此,布置预习时,笔者先让学牛了解作者牛平,并引人同一题材的课文一一叶文玲的《乌蓬摇梦到春江》,与课文进行联读,让学生从另一角度领略富春江俏、娇、美的同时,自然转人对课文中富春江奇山异水的品味。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的形式,找了一些富春江的图片,并以宁静舒缓的《渔歌唱晚》乐曲,配以对今日富春江美景的介绍,让学生感受本文的音韵美和画面美。这种做法既消除了学生上课的疲劳感,引发了兴趣,还为下面的课做了很好的铺垫。像《爱莲说》、《五柳先牛传》、《桃花源记》中反映的陶渊明志向,学牛如果不了解

4、东晋社会的黑暗情况,就很难体会他“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及隐居的无奈。为此,笔者课前播放电影《梁祝》开头中祝父敷血膜的片段,该片段影射了当时士大夫阶层沉溺于?[闲放荡的生活、不屑政务的状况,由此学生自然就能理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了。还有《论语》、《庄子故事两则》、《隆中对》和《出师表》这些文章,课前可组织学牛收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孟子心得》和易中天的《品三国》等讲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文章的把握就容易了。二、古今比较,积累词语每年的中考,语文阅读总有课内和课外两篇文言文,这就要求

5、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迁移到课外的阅读,如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把握,句式的变化,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等。从积累的角度来谈,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各类范文作为一个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并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具备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实词掌握得越多,阅读水平就越高。为此,笔者教学时就通过古今比较的方式让学牛积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阅读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比如:(1)词的古今异义。着重掌握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如“布衣”一词,古作“百姓”讲,与今天的“

6、布做的衣服”意义完全不同,这是词义演变。(2)—词多义。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如“意”字,在“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中作“主要内容”讲,在“宾客意少舒”(《口技》)中作“心情”讲,在“鸣Z而不能通其意”(《马说》)中作“意思”讲,在“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中作“情趣”讲。而只有“意思”一项与今天的用法一致。三、古今对接,变式学习现在语文考卷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从学生的角度确立

7、重难点,最重要的还是要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策略,用行之有效的“变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狼》一课时,我们可以把几张屠夫杀狼图片的顺序打乱,或是把杀狼的细节稍加改变,让学生分辨,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愚公移山》吋,可让学生用“答记者问”的形式,从愚公角度阐述移山的原因及难处、得到的支持,会事半功倍。初中阶段,学生学习了不少古代文人在失意状态下所写的文章,主要有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拭的《记承天寺夜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

8、记》。笔者在执教初三复习课时,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这些文章,并用季羡林的《走?与倒霉》进行古今联读,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样是被贬失意,文人的内心感受、表现有何不同?让学牛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进行对比感悟。像这样教学同类文章时不是以单篇为单位,而是把几篇放到一起综合考虑,每篇有所侧重,篇与篇之间互为参照,在此基础上把握同类文章的共同特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紫阳初级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