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

ID:27775809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6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_第1页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_第2页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_第3页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_第4页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功能对等理论视阈下的日语散文汉译摘要:开高健是F1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他在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融合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特点,巧妙地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通过“离心”与“向心”的创作方式,形成了以丰富的描写见长的艺术风格。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开高健的随笔《靴音投(fT》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日语散文翻译中对标题、修辞格等的处理问题。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散文翻译标题的翻译修辞格的翻译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71-03开高健(1930—19

2、89)是战后日本有名的作家、战地记者。作力记者,他深入战争最前线,以客观、真实的笔触报道战争,使民众了解战争的真相;身为作家,他更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战争文学作品,向广大读者揭示战争的残酷本质。开高健一生为日本文学增添了无尽光彩,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的读者留下了许多经典名作。但一些与之所思所想密切相关的散文、随笔作品的译介与评述却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向我国读者介绍开高健的文学作品并充分展现其文学特色,笔者对其散文《靴奁投tfT》进行了翻译尝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译文进行对比与批评分析,以便更好地处理日语散文汉译过程中遇到的问

3、题。一、原文木内容概要与语言特色(一)内容概要《靴仓投(fT》是幵高健于1977年创作的一篇随笔,收录于1983年发行的《円本©名随?P旅》。文中,作者以某北欧哲学家儿时与父亲“室内旅行”为切入点,延伸到白己在国内外的经历以及见闻,着重讲述了在越南的经历。在越南永隆,面对岔路的他第一次“投鞋问路”。而后,作者又以波德莱尔的诗引出了自己“逃出日木”的渴望。最后,作者以卡夫卡在公寓中闭门不出写出《美国》为例,对比自己只有以经历之果酿造文字之酒。文末,完成了一篇文章的他再一次“投鞋问路”,踏上新的旅程。(二)语言特色《靴含投KT》一文篇幅短

4、小,全文三千余字,创作于幵高健文学后期。尽管初入文坛时他曾崇尚去除文章屮的丰富修辞与形容r修饰,追求简练的语言。但随着吋间的流逝其文风也逐渐发生变化。从越南回国后,其作品屮紧密的结构、诗人般的抒情,比喻、排比等修辞的广泛运用,形容词的修饰以及深刻的心理描写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这亦成为开高健文学后期的主要特征。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及其适用性(一)功能对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尤金?A?奈达(EugeneA.Nida)在《翻译的科学探索》屮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即“译文读者与译语信息的关系应该和原文读者与源语信息的关系人体一致”(Nida,

5、1964:159)。多年后,他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中对“动态对等”做出了进一步阐释一一动态对等是根据译语信息与源语信息各自接收者反应的一致程度来定义的(Nida&Taber,1982:24)。之后,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并逐渐取代了“动态对等”。简而言之,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译入语读者对译入语文本与源语文本读者对源语文本的理解程度应是相当的,其关注的屮心并非源语信息的传达而是译入语读者的反应。(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散文翻译中的适用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极具说理性的记叙类文学体裁,贵在文采生动,风格是其灵魂。所谓“风格”,即“作

6、者的思想、性格以及兴趣爱好等在文屮的表现,是作者在文章内容和形式统一屮所显示出来的风貌特征”。因此,原作语言风格的再现亦是散文翻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中口之间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在翻译巾很难达到形式上的完全一致。在这样的情形下,功能对等理论不但适用于文学翻译,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以自然、恰当、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65)。三、案例分析(一)画龙点睛,巧用文眼一一标题的翻译标题作为文学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肩负着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屮心等重耍功能。作者在对标题进行取舍时难以兼顾全部作

7、用,只能有所侧重;而对译者而言,能否准确把握标题的侧重点,对于翻译的效果至关重要。请看下列标题:【原文】靴音投T在全文语境下,笔者认为可以将其视为“靴奎投(/了行§先含?Q的荟”的省略形式。文中作者先后两次“投鞋”,前后呼应,贯穿全文,“靴奁投(f了”正是这篇散文的文眼。就上述标题,笔者在翻译实践之中通过三次修改形成了以下三个译文:【译文1】扔鞋子【译文2】抛鞋【译文3】投鞋问路译文1将题目译为“扔鞋子”。但近年来,随着“扔鞋门”的出现,这一单纯表示动作的词语承载了更多负面意义。而在伊斯兰习俗中,投掷鞋子足对他人的严重侮辱。力规避此类

8、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带来的理解偏差,笔者尝试在译文2中将动词替换为“抛”,用词更贴近书面语的表达风格。上述两个译文虽与源语文本形式相对应,但却脱离了文章的语境,会导致读者接受上的内容缺失与偏差。为解决这一问题,译文3在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