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ID:27884057

大小:61.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_第1页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_第2页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_第3页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_第4页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摘要:教育是一种深厚而灵动的艺术。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成人者必先立己。路径缤纷,读书是教者的根,本文主要从两种文化现象引出当前教育的两种思想“现实性”与“可能性”。从课前的“大备课”、教学中的“大智慧”、作业中的“大设计”中无不体现着一个教师的园丁理念一一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关键词:园丁文化;现实性;可能性有一则这样的寓言故事:《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

2、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我想,对于种果树的人来说,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你会发现,这拿者多像我们自己。我们在学生的身上更多的是索取成绩,分数,忽视了他们的学习过程,成长成程,我们的教学留给孩子太少可持续发展的东西。我们的观念可以转变,我们的行为可以改善。一、“渔夫”与“园丁”要认识教

3、育的现实性与可能性,首先要从我们人类的两种文化谈起。有篇文章这样介绍我们的文化:人类的文化可分两种,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渔夫文化的特点是贪婪和占有,它崇尚掠夺,崇尚战争和谋略。但园丁文化不同,它崇尚对生命的理解和爱。如果运用“渔夫文化”和“园丁文化”来审视我们的教育领域,也是耐人寻味的。当渔夫文化出现在教育领域的时候,教育就“现实性”盛行,把学生的成绩当作学生发展的唯一指标。当教育中,园丁文化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教育关注学生的“可能性”。用自己的心灵与学生对话,去理解生命、理解自己的人生。教师在学校里也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育人”,借助某一门学科,“教”一个完整的,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的人,

4、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二、从“现实”到“可能”,为学生一生奠基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备课、课堂、作业三方面阐述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从关注“现实”到关注“可能”的转变。1.教学相长__博览群书是备好课的基石。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不读书,怎能做到与文本心心相印?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品质,而教学素养决定教学品味。所以善教者必先善备,善备者必先善读。年青教师大多有这样的困惑,每当公开课,看到那些“特级教师”们手到拈来,潇洒自如的课堂教学,心中是无尽的佩服,回家依样照教,效果相差甚远,为什么呢?其实是没能看到“

5、特教”们课外的“大备”。没关注到这些“特教”们哪一个不是善学者,哪一个不是厚积而勃发。看见的只是“教”的招式,不见教的风骨。以《渔歌子》为例,对于这样的诗让学生理解意思是简单的,读通、读顺、背诵都能很快解决,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用不着几分钟。如果从这样的认识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付考试是没问题的。可如果我们再想得远点,放得开点,从诗的角度去教,从诗人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去设计整个教学,那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课前,我去读张志和的诗词,读张志和的生平,读他的《玄真子》集,与作者心心相印。这样审视文本的角度高了,这正是基于对“园丁”文化的认识。我的目标第一就是让学生喜欢

6、文本,进而接受文本。只有通过这样的目标,才能有效地达到我们的第二、第三目标。而我们以往通常的做法是先达成知识目标,也就是先达成纯知识结果。这是舍本求末,舍主求次的做法,这是“渔夫”文化在我们教学中的体现,而真正的教育是“园丁”文化,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教育。所以,备课备什么,备的其实是教师的学识和文化素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能把得准,也就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1.课堂共创__智慧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过,课堂有三重境界。一重人在课外,二重人在课中,三重课如其人,人如其课,听起来颇有点佛家学说的味道。细细品觉,不难发现其实王老师提倡的是上好课,先

7、要做好人。教与学,是“交换”和“运行”。要快速,要高效,要游刃有余,必须有充分的内存和足够的数据包作支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回旋、智慧的驰骋、个性的挥洒、风格的飞扬,没有人生的深度、广度、厚度是不行的。以《渔歌子》为例,作者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倶佳。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后人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诗人不须归于山水之色,不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