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

ID:27890805

大小:8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06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1页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2页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3页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4页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小学语文》作业每一个专题后面的“学习点击”要求:1、做在A4纸上。2、手写或打印皆可。3、不能雷同。.---E—环境下小学语文资料之一课程标准的新策略一、学生主体著名儿科专家林巧稚小时侯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问道:“树叶是什么颜色的?”“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不少同学答道:“是椭圆形的。”生物老师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到山上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那

2、两个问题。这回大家知道了,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这一堂生物课给林巧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生不忘。在体验中确立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教育中,只有当学生能动地、自主地去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自己的情感,并以自我的面目参与的时候,才真正是个主体。在体验中,学生之所以必然是个主体,这是因为,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完全无法替代。体验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精神活动

3、可以受到外部的影响,却总是由个体自我主宰,总是能动的。结论:人正是在对方方面面的反复体验中成长,成熟。一个人若没有任何体验,就难以成熟,也容易丢失自我。没有体验,感知也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得不到理智与情感的升华。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并确立起主体的观念和态度。强调体验教育,就是强调“人性”的教育,强调“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的教育。什么是体验?“体验”的准确定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的类型:直接体验(实践性体验和观察性体验)间接体验(迁移性体验和情景性体验)教学

4、案例:二年级上册《假如》(一)创设情境,入境体验。(二)强化实践,活动体验。1、揣摩文字,诱发情感。2、引导想象,升华情感。3、读写结合,深化体验。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注意点:.---1、树立新的课堂教学理念。2、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五个转化”1、由传统的旧师生关系向现代师生关系转化。2、由重视教案向既重视教案又重视学案转化。3、由重视教法向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转化。4、由重视教师单动向重视师生互动转化。5、由单

5、纯评教、评结果、评智力,向既评教又评学,既评结果又评过程,既评智力因素又评非智力因素转化。——吴甸起(吉林教育学院教授)二、平等对话什么是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李镇西(四川省成都市教科所)对话,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师生关系。对话类型及其组织引导方法:1、相容性对话和碰撞性对话2、中心式对话和板块式对话3、示

6、范性对话和操练性对话4、小组对话和全班对话5、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任运昌(重庆教育学院)对话形式:微观的对话方式(问答、讨论、争鸣、写作、朗读)宏观的对话关系(互相学习、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平等对话——尊严和权利的平等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时的平等权利,即师生双方都拥有思考的权利、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以及与他人(包括学生与老师)展开观点争鸣的权利——思想的权利。平等对话的前提条件“平等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形态,首先昭示着民主、平等。.---案例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执教:于永正

7、)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眼泪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师:如果你是一名语文教师,你现在是在批改你的学生的作文,你会写下什么样的批语?生1:……生2:……生3:……生4:“这句话可写可不写,能不能删去?”……师:“简洁是一种美,具体生动同样也是一种美。”案例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平等对话是需要氛围的。2、平等对话是需要机智的。3、平等对话更需要的是尊重。平等对话的前提

8、条件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只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教学案例一习作交流活动:第一小组代表推出《喜欢与不喜欢》、第二小组隆重推出《对称》、第三小组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文章是《真理》。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它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它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景中的技艺切磋,相互信赖氛围中的心智启迪;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