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ID:27968454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_第1页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_第2页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_第3页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_第4页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韦杰(广东韶关市粤北医院呼吸内科512026)【摘要】目的分析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舒利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所收治的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治疗组于常规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舒利迭治疗,随后对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抑郁程度以及6min步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分析,在抑郁程度、肺功能以及6min步行试验方面比较,治疗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o结论

2、采用舒利迭治疗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临床疗效显著,>1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值得我们予以大力推广应用。【关键词】舒利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功能【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78-02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病,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旦哮喘在疾病进展中进一步地发展到不可逆气流受到限制的程度时,可以诊断为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两者合并存在,经大量研究证实,哮喘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是较为复杂的,一旦发牛后,肺功能出现了进行性减退,且患者的病死率较高,因此采取积极

3、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牛存率以及延长患者的牛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木文资料选择了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患者,给予了舒利迭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研究资料与方法1.1研究资料选取70例哮喘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哮喘诊断标准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⑴(2008年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依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性心肝肾肺部疾病患者予以排除,伴有肝炎以及肾炎患者予以排除,有B2受体激动剂过敏史患者需要排除,所选虑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期为稳定期,严重

4、程度具体分为级,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1.23±11.21)岁,在治疗前4周内未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0.31±9.43)岁,4周内未使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方面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治疗,包括给予患者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治疗,要求戒烟,给予患者补液以及纠正体内酸碱平衡,并及时实施抗感染以及镇静等相关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者氢化可的松,并给予氨茶碱实施

5、支气管扩张相关治疗,并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的肺部微循环,若病情严垂者,可酌情采取抗生素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利迭治疗,所用药品来自长春安健药业公司,学名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具体使用剂量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对于病情轻中度患者给予50/100μ“次,2次/d,对于病情达重度患者应予以50/250μ“次,2次/d,注意在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要制定为少量多餐制,多进食高营养食物以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并要做到及时地给予水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尽量不吃产气食物,可预防肠内积气和便秘。1.3疗效判定标准①6min步行试验即(6・MWD)于治疗前后使

6、用ATS(AmericanThoracicSociety)指南测定6分钟内步行距离;②肺功能,两组患者均行肺功能测试,具体测定Is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再行测定Is用力呼气量所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③抑郁程度:zung抑郁量表评分测定,患者采用自评量表(SDS)于治疗前后评定。1.4统计学处理文中涉及到数据资料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作统计学处理,两织间各项指标比较中计量数据行t检验,并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P&t;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

7、疗前肺功能指标,治疗组治疗前,FEV1(0.84±0.23)L,FEV1%为(45.37±13.24)%,FEV1/FVC(32.55±9.31)%;对照组治疗前,FEV1C0.83±0.21),FEV1%为(43.28±12.97)%,FEV1/FVC(33.65±10.62)%,两组治疗前比较,之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情况具体见表表1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各指标比较2.2两组治疗前6-MWD及zung抑郁量表评分对比情况,治疗组,6-MWD(m)3

8、4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