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

ID:28037247

大小:5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7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_第1页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_第2页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_第3页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_第4页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六书”的两种观点商榷[内容提要]本文对极有可能影响、阻碍“六书”研究正常进展的两个观点提出了商榷。这两个观点一个是唐兰先生提出的汉代班固、郑众、许慎三种互异的“六书”说“实出一源”因而“差不多”的观点,二是李家祥先生提出的“六书”中“指事”一书是没有成立依据的伪书的观点。两说均与事实有违。前者可能会让我们忽略三家说的不同,而后者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对指事一书的研究已经没有意义,从而使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停止研究、探讨的步伐,失去很多获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的机会。文中尽量多地引用了古今文献和该学科专家、学者的著作中能够佐助、证明观点的文字材料,尽可能以冷静

2、客观的态度,用事实说话,让是非建立在充足的证据之上。关键字:六书实出一源指事伪书[序论]“六书”是我国传统训诂学中关于汉字结构的重要理论,一直受到古今汉字学家的重视,在训诂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六书”一说有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经典著作《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术。”注释:《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211页《周礼》虽然载有六书之名,但对六书的细目却没有谈及,更不用说对它作详细的解释了。首先给六书标明细目的

3、是班固,他所著的《汉书·艺文志》载:“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班固《汉书》天津市古籍书店1991年3月第一版287页其后是东汉的经学家郑众,郑玄《周礼》注中曾引用他对六书的解释:“六书,一曰象形,二曰会意,三曰转注,四曰处事,五曰假借,六曰谐声。”《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212页郑众和班固虽然对周礼“六书”的细目标明了,但没有作任何阐释。最早对六书进行定义和具体阐释的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其著作《说文解字》的叙中说:“《周礼》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4、,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著段玉裁注解《说文解字注》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7年5月第一版755页三家对“六书”的具体名目的称法及排序互有异同,后世学界对“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称法和班固的排序。由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的解

5、释十分简略,有很多不太明确的地方,至使后人对“六书”的具体含义和作用议论纷纭,莫衷一是。最近我在学术类图书、期刊上发现了两个极易影响“六书”这个课题的研究正常发展的观点,一是唐兰先生的《古汉字学导论》上提出的汉代三家“六书”说“实出一源”——都是师承于刘歆、因而“差不多”的观点;二是李家祥先生在其论文《六书中的真伪辨析》一文中提出的六书中“指事”是无成立依据的伪书的观点。此两种观点均缺乏成立的充足、可信的依据,而且它们实际从宏观上否认了“六书”三家说差异及其中“指事”一书所隐含的学术意义,极易对本课题的研究造成负面影响:前者可能会让我们忽略三家说的不同

6、,而后者可能会让我们觉得“指事”一书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从而让我们在这两个问题的研究上停止前进步伐。所以,这是两个直接关系到“六书”这个课题研究方向的问题,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加以辨明,这样可以为将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少走弯路创造一个有利条件。-..下面分别对这两个观点进行辩驳,提出不同意见,与两位前辈商榷。[本论]一、关于班固、郑众、许慎三家对六书的称法及排序的差异问题,我认为唐兰先生的“实出一源”之说有待商榷。班固:1、象形2、象事3、象意4、象声5、转注6、假借郑众:1、象形2、会意3、转注4、处事5、假借6、谐声许慎:1、指事2、象形3、形声4、会意5

7、、转注6、假借三家的“六书“细目在两方面不同:一是对指事、会意、形声的称谓互有不同,二是细目次第排列不同。对于三家说的差别,唐兰先生所著的《古汉字学导论》上说:三家“六书”虽名称排序互异,但“所说都差不多。《艺文志》大概本诸刘歆《七略》,而郑众是郑兴子,许慎是贾护的再传弟子,而郑兴和贾护同是刘歆的弟子,那末这三说实出一源”。唐兰《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81年1月第一版59页唐兰先生的这个观点影响非常广泛,很多文字学方面的著作都引用这一观点来说明三家说其实没什么差别。我认为唐兰先生的“实出一源”之说缺乏事实,因为既是“实出一源”而又相互不同的

8、情况在那时极少可能发生,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证明:(一)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汉时的观念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