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ID:28219811

大小:5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_第1页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_第2页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_第3页
资源描述: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研究探索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例肠梗阻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疾病以及疾病发生部位和病因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实验组的46例患者,疾病的确诊率为100.0%,部位确诊率为97.8%,病因确诊率为89.1%,部位与病因误诊率为13.0%;对照组的8例患者,疾病的确诊率为100.0%,部位确诊率为87.5%,病因确诊率为75.0%,部位与病因误诊率为37.5%。MSCT的诊断准确率要远远高于X线平片。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

2、梗阻中病因以及病变位置的诊断中具有准确率高的优点。【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肠梗阻;诊断肠梗阻是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肠内容物流通不畅的一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小肠,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腹胀、腹痛、呕吐以及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1]。肠梗阻的疾病发生初期,只是肠壁功能上的改变,若得不到及时的改善与临床干预,则会出现继发性的电解质以及体液的丢失,肠壁的极度扩张,会导致肠壁的微循环障碍,引发肠壁的坏死与屏障作用的降低,导致肠内细菌移位,并发严重的菌血症,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2]。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各个病因导致的肠梗阻在临床表现上常常缺乏特异性,而临

3、床上常用的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诊断同样缺乏相应的特异性,给临床医生明确病因带来带来很大阻碍。多层螺旋CT(以后简写为MSCT)对肠梗阻的梗阻部位和病因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为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现选取我院54例患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准确MSCT诊断以及正确指导,取得良好结果,现针对肠梗阻的MSCT的特点,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并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54例患有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岁到75岁,平均年龄(45.3±1.23)岁。男性34例,女性20例。具体详细情况请见表

4、1。将所有患者按其意愿以及经济状况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例,实验组患者46例。1.2方法对这54例患肠梗阻的患者进行规范化记录与统计,并进行系统性分析。对照组患者的摄像检查只接受腹部X线平片,实验组患者的摄像检查先接受腹部X线平片,后行MSCT,照片结束后,MSCT的信息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的数据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特请4位有足够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各自分开并在双盲的情况下单独阅片,独立分析出这84位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以及肠梗阻的部位。1.3肠梗阻的诊断标准[3]肠梗阻疾病的诊断:大肠肠管内径需大于6.0厘米,小肠肠管内径需

5、大于2.5厘米,并可在片子上看到位于正常肠管与梗阻肠管之间的移形带(麻痹性肠梗阻以及急性缺血性肠梗阻则无明显的移形带)。肠梗阻部位的诊断:从远侧肠管逆行性向上寻找,判断位于正常肠管与梗阻肠管之间的移形带的位置。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在移形带部位发现疾病的原因,若未发现明确的病变,则为肠粘连;若发现明确的病变,则初步定为疝、肠套叠、肠扭转、小肠憩室病以及新生物(如:肿瘤、息肉等)等病因。肠梗阻的病因与位置的诊断,均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t检验以及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