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ID:23973908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_第1页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_第2页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_第3页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肠梗阻行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检查的病例资料,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统计两者的符合率。结果40例肠粘连所致肠梗阻,CT正确诊断38例;16例肿瘤所致肠梗阻,CT正确诊断15例;腹疝、肠扭转和肠套叠所致肠梗阻各3例,CT均正确诊断;7例其他原因所致肠梗阻也与CT诊断相符;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诊断肠梗阻的总符合率为95.8%。结论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诊断肠梗阻的符合率高,梗阻部位定位准确,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肠

2、梗阻;诊断价值  []R445.3[]B[]1005-0515(2011)-12-365-01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早期诊断及治疗相当重要。临床上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了解是否肠梗阻,梗阻的病因、部位及严重程度等,以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传统的腹部平片因提供的信息量有限,诊断肠梗阻的符合率较低,且病因诊断困难。据报道,肠梗阻行腹部平片检查中有20%-52%的患者不能确诊,且对梗阻的病因诊断价值有限[1-2]。多层螺旋CT快捷、有效,且无创,成为近年来肠梗阻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72例肠梗阻患者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检查

3、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8年7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72例肠梗阻患者行多层螺旋CT碘水造影检查的临床和影像资料。72例患者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4-72岁,平均53.4岁。病程:1小时-1.5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等。所有肠梗阻病例均由手术或病理证实。  1.2仪器和方法采用扫描设备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EMOTION6层螺旋CT。主要扫描和重建参数为:120kV,250-360mA,采集层厚6×1.25,螺距1.5,重建层厚2mm,重建间距1mm,速度:(0.5s/360°),窗宽:4

4、00Hu,窗位:40Hu。扫描范围自膈顶向下至耻骨联合。扫描前胃肠道引入对比剂为水溶性碘对比剂泛影葡胺,对不全性梗阻或不能明确的小肠梗阻患者,空腹3%碘造影剂(泛影葡胺)1000-1500ml(以患者耐受为主),2-3小时后扫描;对症状严重而已胃肠减压者,可经胃管注入泛影葡胺60-100mL夹闭引流管1-2小时后继续持续胃肠减压,6-8小时后行CT扫描,期间可透视和摄片观察造影剂头行进情况及肠梗阻情况。紧急病人一般不需引入造影剂就能做出正确诊断。碘水灌肠应用碘水(4%泛影葡胺),量以患者耐受为佳,灌肠后扫描。常规行平扫和静脉期的增强扫描,对怀疑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双期增

5、强扫描。动脉期延时时间由团注法跟踪法获取,静脉期延时时间为1min。将薄层的横断图像调入三维重建卡,行多平面重组成像,多角度实时观察病灶。  1.3图像评判肠梗阻判断标准参照文献[3]:1)小肠肠管扩张,内径大于2.5cm,或结肠内径大于6cm;2)见近侧扩张肠管与远侧塌陷肠管或正常管径的远侧肠管间的“移行带”即梗阻部位。  2结果肠梗阻多层螺旋的CT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内径2.5-6.2cm,扩张的结肠内径为6.0-l0.0cm,肠腔内有大量液体充填,可见气液平面,同时肠壁黏膜皱襞的形态有所改变,伴长度不等的萎陷、襻连等。与手术或病理结果比较,72例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诊断正确

6、的病例为69例,总符合率为95.8%。本组病例的病因诊断及其特征性影像表现见表1。  表1肠梗阻的多层CT病因诊断符合率与特征性CT表现  3讨论肠梗阻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CT检查可判断梗阻的有无,明确梗阻部位,还能了解大部分肠梗阻的病因。本组病例显示,肠梗阻的基本CT表现为:梗阻近端的肠腔出现显著扩张,并见气液平面,或完全表现液体的充盈,充盈肠壁变薄,而远端肠腔明显萎陷。肠粘连多伴腹膜炎症或有腹腔手术史,CT显示肠管近端显著扩张,肠管远端无扩张,且移行段变细,邻近系膜变厚、受牵拉[4]。本研究中30例肠粘连患者中,29例可见粘连带得以正确诊断。肿瘤导致的肠梗阻CT表现为,梗阻移行区可

7、见肿块,肠管有狭窄、变形、截断等改变,若肠壁增厚不规则,则高度怀疑恶性肿瘤,肿瘤可突破浆膜层浸润到周围肠段或组织,本组15例发现肠壁增厚或肿物诊断肿瘤性肠梗阻。肠套叠通常认为由肠腔内肿块不断刺激导致蠕动加剧,并将持续局部痉挛肠段挤人肠腔形成,CT显示出现特异性的双层肠管,部分患者出现典型同心圆状(图1),诊断较容易。腹疝导致的肠梗阻,CT可见疝组织,诊断较易。肠扭转CT表现为梗阻嵌闭的肠壁水肿,见肠内积气,扭转处由输入端开始逐渐变细,在输出段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