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

ID:28304667

大小:5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上传者:赏心悦目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_第1页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_第2页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_第3页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_第4页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课简答..论述..分析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简答:一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不同:心理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而行为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活动;心理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形态,行为则是一种外显的躯体运动和生理变化。联系:心理支配与调控行为;行为表现与反馈心理。简述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学生的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心理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实践丰富和深化着心理学研究。二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P53)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P55-P56)1及时复习2分配复习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65)1动机强度2思维定势3功能固着4迁移的作用5个性差异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P69-P70)1保持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4培养优良的个性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P74)1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情绪和情感之间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心境、激情、挫折是怎样引起的?他们对现实生活有何影响?(P77-P83)1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如工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融合程度,甚至季节的变化等,都可能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心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很大影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工作和学习,能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并且有益于人的健康。消极的心境使人意志消沉,降低人的活动效率,妨碍工作和学习,有害于人的健康。2激情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引起的。如重大成功,惨遭失败和亲人突然去世等,都是对当事人有巨大意义的能引起激情状态的强烈刺激。积极的激情常常能调动人的身心的巨大潜能,激励人们奋不顾身地克服艰难险阻,朝着真确的目标奋进。消极的激情往往使人产生“意识狭窄”现象,致使注意范围缩小,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从而使行为失去控制,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3挫折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又有个体自身方面的原因,如个人身体条件所限,智力,能力,性格的差异等。此外,个体追求的目标难度太大,自己的期望水平过高等,也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利也有弊。它既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人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能造成心理创伤,导致行为障碍,甚至招来更大的挫折。简述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P85)一意志和认知的关系1认识是意志的前提2意志也给认知过程以巨大的影响。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意志与情感也有密切的联系。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简述意志的过程。(P80)意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阶段。三简述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P94)有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客观因素:1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3刺激物的变化性4刺激物的新异性主观因素:1人的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兴趣和价值观等,决定着对注意对象的选择2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与否,对事物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验等,都是不随意产生的重要条件简述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P95)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保持随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织活动。4排除外界的干扰。如何利用注意规律来组织学习?(P100-P101).-- -1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2采用活动组织的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3开展自我指导训练,培养学习者善于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四简述动机的产生过程。(P112)动机的产生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个体只有在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的内部需要和外部诱因的综合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是内驱力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在推动力。诱因是满足需要的外在刺激物。因此,人的行为动机是由内因和外因。即内在的主观需要和外在客观事物共同制约和决定的。(P112)兴趣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活动中具有什么意义?(P112)1兴趣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2兴趣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具有重要意义.3兴趣可以给人行为一巨大推动力量,有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创造性地完成活动任务。(P114)价值观具有哪些特点?(P116)1价值观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2价值观是主客观的统一。3价值观有一定的对象。4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作用。5价值观支配着人的行为方式,又在行为方式中得以表现。价值观对人的生活与活动具有什么意义?(P117)表现在:首先。价值观是人行为的向导,影响人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性质,积极的价值观会引导人走向成功,获得社会的认同,消极的价值观则使人误入歧途,遭到社会的否定。其次,价值观是人生的动力。它帮助人克服苦难。朝有价值的方向前进。简述气质对教育活动的影响。(P130)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的气质影响着教与学的方式和效果。在教师方面,气质是教师教育和教学风格形成的心理基点,具有不同特点气质的教师,由于心理活动的强弱·快慢不一样,教育和教学上表现出来的风格就有较大的差异。教师要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风格,取得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发挥其积极的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在学生方面,学生的气质是特征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简述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P132-P133)一性格与能力1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方向和能力的发展水平2能力影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二性格与气质1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影响。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在性格的态度特征中,人对现实的态度特征主要有哪几个方面?(P133)1对社会·集体及他人的态度特征。2对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态度特征。3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五简述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P14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生物方面的因素,二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生物因素指那些与遗传·生理成熟相联系的生物体内因素。环境因素又分为两方面:.-- -一是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营养·气候等。二是人类社会环境,即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青少年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149-151)1身高·体重显著增高,身体形态急剧变化2神经系统的发展3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4生理发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青少年记忆发展表现在哪些发面?(P153)1有意识记逐渐占重要地位2意义识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3抽象记忆能力明显提高4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思维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P154)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判断性逐渐发展3思维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概念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P4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P5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P7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P73)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的调整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心理过程。(P84)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指过去感知的事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是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与特征。自我觉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能否予以清晰觉察。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内部动力。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系统。能力: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自我意识:是个体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自尊感: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的态度,是不甘心居于落后地位、同时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是推动个人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 -案例分析1.小明最近上课总是提不起精神,作业不能完成,老师多次找其谈话,晓之以厉害,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经专家诊断为厌学。就小明的情况,请你帮助其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P362答:第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习计划,明确听课要求,把被动无效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有效的学习;第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同伴关系,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第三,促进心理健康,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第四,进行心理训练,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效率。2.某位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做实验,让同学们做一份测试题,测完后,心理学家当着全班及班主任的面宣布,“测试结果显示,坐在第一排的同学是本班最有潜力的同学。”期末考试,果不出所料,第一排同学的语、英、数三科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提高幅度高出全班10分。根据这一现象,请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分析。P207答: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抱以的期待和热爱而使学生出现相应发展的现象,产生这种效应的心理机制是: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以对学生的总体印象为基础的,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产生相应的期望,这种期望将直接对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产生影响;第二,期望的行为引导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积极的,那么,他也将对该学生积极对待,并且,教师的这种倾向会由于期望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3.王老师,在课堂上,每次学生做完习题或回答完问题,他都会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学生,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不足,也都会得到这位老师的点评;结果,这个班的同学学习热情特别高,期末考试全班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都在全级名列前茅。试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分析王老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178答:(1)创设问题情境。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因学生使用现有经验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通过积极的探索去消除心理上的冲突状态。(2)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等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及采取纠正措施。(3)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能给学生提供行为适当与不适当的信息,因而具有强化功能,即具有保持巩固正确行为、消除不正确行为的作用。4.李老师是一个同学喜爱的老师,平时在课前课后他经常给同学们提一些问题(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让他们思考,这些问题不易不难,同学们只要用点时间思考,总能解决,为此,同学们在李老师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非常有热情。试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分析王老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177答:(1).创设问题情境。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因学生使用现有经验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通过积极的探索去消除心理上的冲突状态。(2).适当开展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为诱因,通过激发学习者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交往内驱力来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5.陈老师每次接一个新班,他都会注意做好下列工作,见好第一次面;讲好第一次课;批好第一次作业;开好第一次班会;结果,陈老师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工作都开展得很顺利,学生也非常配合。试从教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来分析这一现象。P206答:以上的案例属于首因心理效应。(1)由“先入为主”所形成的第一印象给人带来固定的印象,它在社会直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2)教师每次教学中最初所讲授的材料给学生学习带来的“黄金位置”作用,使学生对最初材料的印象最深,最好的材料次之,中间的最差。心理学家波斯特曼用实验证明,中间项目遗忘率是首尾两端的3倍,其主要原因在于中间部分的材料受前后两种抑制的干扰,而前后两部分的材料则各受一种抑制的影响。.-- -论述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建议:1、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和自尊心。2、消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强调从错误中学习。3、鼓励面对现实的认知也鼓励幻想,鼓励自由地幻想走向现实以及把奔放的自发性与精密的评价结合起来。4、鼓励跟有创造性的人接触5、鼓励多样性的个性6、鼓励个人的首创造7、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应当认识到有创造的人可能存在于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极大的群体成员中此外,创制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创制性的重要方面。善于动用联想与类比,善于进行直觉思维,捕捉灵感,高度的想象力,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以及基本推理能力如归类推理能力与演绎推理能力(特别是后者的训练)等,都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内容。创造发明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任何社会都需要有高度创造力的人。因此,对于那些为社会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创造性活动产物的人,应给予极高的评价。对于那些因创制个性而在思想、行为方面偏离常规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该过分担忧与恐惧,应通过深思熟虑形成一种指导思想,以便鉴别那些有利于创制性发展的思想与行为,病以理智的态度与方式去对待这类学生。二、1、影响师生关系的心理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主要是认识因素(师生双方对自我角色的人知、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情感因素以及师生双方的人格因素。2、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常见原因有:A、教师方面,师生关系紧张与教师的素质有关。例如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对工作敷衍塞责;教学水平低下,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教育方法简单、体罚学生等,都是师生关系恶化的原因。下面是几种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常见心理原因:(1)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没有反映学生的需求,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或脱离实际,学生经过努力也无法做到。(2)要求过于频繁,且不严格检查执行,“言而无信“(3)偏爱学生,有的教师从个人私利出发,按学生家长的权势或学生是否有升学希望而对学生采取不同态度,有的甚至与个别学生拉拉扯扯,这样使学生感到教师处事不公平。(4)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甚至采取压制学生个性的教育工作方式。(5)不尊重学生家长。有的教师动不动就“请家长“,或者在家长会上训斥家长,既影响了家长的正常工作,有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使家长觉得在同事、邻居面前丢脸。家长的这种情绪必然影响学生,其结果往往强调了学生对教师的逆反心理。(6)陈旧的教师权威心理。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应在学生面前保持绝对权威,不允许学生对教师有丝毫冒犯,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有的教师放不下架子,试图用严肃,甚至是严厉的表情来维持教师的权威。在这种陈旧的教师权威心理支配下,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拉得很远。B、学生方面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1)幼稚,无知。对教师正确合理的要求发生误解,如将严格要求理解为苛刻、不公正,将学生干部或同学向老师汇报情况看作是“叛徒“、”打小报告“等。(2)学习基础差,意志薄弱,不能自律,因而产生失望心理。对一切都满不在乎,“破罐破摔“,不及格也好,处罚也好,以“无所谓”的表情掩盖内心的痛苦,因而疏远教师,甚至故意与教师“唱对台戏”。(3)社会的、家庭的不良影响给学生造成的庸俗的心理。如“金钱万能”、权力至上对师生关系的侵蚀,极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多给老师送礼或者父母有权势,就可以成为“特殊公民”,因而对教师的教导置若罔闻。(4)猜疑心理。有的学生常常猜测教师处处盯着自己,怀疑教师对自己不公正,因而疏远教师。3、教师应该冷静分析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各种原因,采取措施尽可能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进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的社会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不同意见,甚至产生冲突和对立。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必须采取措施及时沟通,交流思想,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使误会在沟通中消除,让真理在交流中增值。)三、课堂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需要的必备条件:1、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和观点,2、明确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3、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4、分析课堂教学管理任务。四、1、同伴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价值:(1)同伴关系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2)同伴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3)同伴关系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2、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家庭因素。父母的择友观以及对孩子同伴交往的干涉或误导对同伴关系有直接的影响。个体自然因素。相貌的漂亮与丑陋、衣着、行为举止等对同伴关系有着微妙的影响。行为特征和社会认识。社会认知的核心是人们对他人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如人格、情绪和人际关系)的认知。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对自己和别人观点认知能力以及对利他、承诺等人际道德规范的理解、掌握与同伴关系有显著相关。情感特征和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们进行交往的必要条件,不良的情绪特征与状态会形成某些隔膜与屏障,对同伴关系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某些特别场合下,不少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恐惧心理,如心慌气喘、面红耳赤,甚至语无伦次、手足无措。一般来说,自卑、多疑、排他、冷漠、嫉妒等心理状态对人际关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同伴关系。性别因素。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性别因素对同伴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一项研究表明,性别对学生交往的影响程度大于空间距离。3、同伴关系的指导与协调(1)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教育,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认知基础(2)创造机会,提高交往水平(3)处理好学生间的冲突,协调好学生的人际关系(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式协调好同伴关系的重要前提五、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正确认识问题行为:教师对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行为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外在表现和近期后果来判断,实际上,除了这些直接干扰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外,还有心上的问题行为更隐蔽,更值得教师注意。教师应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视为需要帮助的“患者”,对他们持宽容的态度,并形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受到预期的效果。.-- -2、实施行为矫正: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通过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从而取代或取消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需要师生密切配合,使学生明确矫正目的,并选择适当的强化物语强化时间,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最后以良好的行为逐渐取代问题行为。3、给予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识、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来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方法。许多问题行为的产生式由于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使之摆脱直接引起问题行为的各种不良情绪,是心理辅导所要达到的效果。心理辅导是一种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师生间的认识距离和情感距离,教师要多从尊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改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偏执认识和情绪反应,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克服不良行为。4、协调伙伴关系: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一般都适应不良,他们更需要得到伙伴的尊重、同情和认可。教师一方面要制止同伴对他们的讽刺和嘲笑,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发挥和表现自己的长处、才能,提高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六、1、心理咨询的原则:心理咨询的原则是指导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心理咨询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1)信赖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差异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6)矫正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七、1、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2)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3)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既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实现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预防、咨询、矫正,是学生健康发展。具体包括:(1)揭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作用规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方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2)指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3)向学生、教师、家长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唤起心理健康的意识,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氛围。八、学习迁移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创设有利于之际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对影响学习迁移的各种因素施加积极的影响,具体措施包括:.--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编排(3)在进行教学时,以你个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5)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识策略和元认识策略(6)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九、1、不良品德的原因:(1)家庭及其教养方式(2)学校环境和教师的影响(3)大众传播媒介(4)不良社会风气(5)学生品德的主关因素2、品德不良行为的矫正:(1)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消除疑惧心理(2)了解不良行为的动机(3)提高道德认识,增强是非感(4)抓住时机,促使转化(5)锻炼意志力,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对不良道德行为的矫正,还应当考虑不良行为的性质与程度,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个性特点,做到因事、因人而异、是各项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十、维护群体规范和个体自由的统一一定的自由度是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为在维护群体规范的前提下克服群体规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到维护群体规范与个体充分自由的统一,必须注意:1、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合理需求是维护群体规范与个体充分自由统一的基础2、盯住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创造3、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4、努力消除正式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群体规范的差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