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

ID:28332438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_第1页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_第2页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探宄性学习的培养初探赵鵾贵州省桐梓县小水中学563200摘要:作者从探宄性学习的实施途径方面详细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宄性学习,探宄性学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基木形式,学生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而探究学习是培养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关键词: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培养能力一、引言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宄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

2、新。当前,有效的、优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要达到这个目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二、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两个环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将学牛.的学习引入和现实情况基木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并提出带有一定困难的问题,来激发学牛.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牛.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3、,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如,我国的北方常引水上山,现在想在山上修建一个扬水站,如何来测量扬水站的垂直高度呢?这个引课实例所创设的情境,都带有浓重的地方特色。2.教师要给足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时间的分配如何,取决于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与否。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吋间。如果教师将时间全部分配给自

4、己,那么这节课就是“满堂灌”,此时探究学;g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自主学习吋间,它是学生探宄的必要条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多元互动的交流空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既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课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还可以是师生交流。1.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探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心中有“意”,胸中有“情”,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不吐不快,此吋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与舞台。虽然有

5、的成功了,冇的失败了,但无论是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冇自己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的感受又会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形成一种探究的思维方式,从而有效地培养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达到了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目的。2.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U、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探

6、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学惯,培养其刻苦钻研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实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从而完成探究活动。3.合理使用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W的积极性,必须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寻找问题,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来学>J,从而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提升创新意识。案例一:在教“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吋,教师先发给

7、学生一张破碎的圆形硬纸片,并提出问题:“机器上的皮带轮碎了,为了制作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带轮,请你设法画出皮带轮对应的圆形。”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比比画画,进行实验,探索问题的解法,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不在冋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画几个圆?(2)注重启发,加强引导,解决学生善于学4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尝试知识形成的过程,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在启发引导吋,要善于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特别是当学生不能凭借原冇知识和方法解决

8、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里既是新旧知识产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教师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三、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宄性活动,苏指导思想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参考文献[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J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