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

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

ID:28389742

大小:62.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_第1页
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_第2页
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_第3页
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_第4页
资源描述:

《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质疑《再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收藏》2007年第9期上刊出了山东潍坊王信堂先生的连载文章《古玩市场诡计四十招》,该期介绍第四十一招“文化创新”,揭露所谓“臆造文化发现,兜售高仿品”的现象;2007年第12期又刊出王先生《冉说古玩市场诡计之“文化创新”》一文。细读两文后,作为一名普通收藏者,我有以下几点疑问:1.造型稀奇古怪(王文观点)王文认为:翻开屮国玉器图谱,从他所认为的玉器赝品屮找不到与书本中相同器形的东西就是伪造,便一棍子打倒。殊不知,作假者往往都是按照图录上的器形照木宣科。纵观中国8000多年之玉文化,

2、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玉器器形也在不断出新。这一点,大家留意一下一些专业杂志的考古报告。特别是远古时期的东两,因为当吋文化、地域、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不冋,所以各文化类型中会出现各自不冋的器物。我收藏的东西无非就是玉璧、玉璜、璇玑(图1)、锥形器、各种动物佩饰(图2)、玉刀、玉琮、牙璋、申饰品等常见的器物,只不过形制大小、长短、厚薄略有不同而己。这正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这j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2.沁色乱七八糟(王文观点)王文说“展品的沁色或青或白,或红或黄,或深或浅,或有或无,极为混乱”。我不知道作者

3、有没有看过《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大家从头到尾仔细看一下玉器沁色的变化,再比较一下2007年第12期《收藏》杂志中引用木人的部分残件图片中的沁色变化,自会有公论。他说的正是高古玉沁色的一个敁著特征。因为沁色受坑口环境的影响,所以会出现千变万化的颜色,加上玉器超过800年就会产生钙化现象,更加重了玉器的受沁。玉器沁色的丰富,更充分说明了它的真实性。作假者恐怕不可能在一件或同一批玉器中做出如此千变万化的沁色,一是不可能,二是对这类没有市场的东西大可不必。还有一点要讲的是:玉器在把玩过程中,沁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我自己玩玉的

4、深切体会。我在博客文章《高古玉鉴定之我见》《古玉在自然环境下的变化》里均提到沁色的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玉器的沁色会受土质矿物颜色的影响。因为我的收藏品多是陆续从山东南部的收藏者手中购得,而这一带土壤特征为红色粘性土壤,富含氧化铁,土壤用水稀释后颜色为拧檬黄,所以很多玉器见水后会出现掉色现象。这在博客文章《关于北方坑门玉器沁色注意的一个问题》里有详细的说明。1.面世数量巨大(王文观点)王文说我在“山东龙山文化玉器展”中展出了2⑻多件玉器,他认为多得不得了。估计他是很少关注出土报告和相关考古文献。关于出土玉器数量的记载,

5、众所周知,妇好墓出土玉器700多件,凌家滩一个墓坑内出土玉器300多件,层叠了6层。2.精品每每雷同(王文观点)不知道王文此说何来?远古玉器的器形,不外乎前面提到的几种,只不过是大小、长短、厚薄的变化罢了。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器形,譬如璧、璜、锥形器等,一坑中会出土很多,雷同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有出土记载和图片为例的。就王文引用的图片中,大家能找到完全雷同的器形吗?再比较一下大小、厚薄、沁色的变化,会雷同吗?至于王文所提到的玉覆面,我迄今为止也只见过两套,并且区别很大。我把另一套公布出来,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王文引用的一套,看

6、看器形、沁色等的变化是不是雷同(图3)。1.出土地点可疑(王文观点)关于出土地点,经过我6年来的艰苦调査,类似玉器多出现在鲁西南、山东安徽交界处、山东一江苏交界处等地域,分布广而有限。多是当地老百姓在种田、挖井之类的生产活动屮无意发现的,不足为奇。至于王文提到的碳十四测定报告问题,因为山东省考古研宄所不对外经营,所以没有出具测定结论报告。提到专家鉴定证书之事,因为已经从事收藏多年,先后得到六七位玉器鉴定大师级人物的肯定,感觉所谓鉴定证书已无必要。关于古玉的鉴定方法,我在博客文章《高古玉鉴定之我见》屮有详细的说明。这里,我

7、也反问几个问题:1.为何认可这些玉器的人越来越多?有普通玉器藏友,还有考古、文博等专业人士,甚至还有国内几位知名专家(如杨伯达、周南泉、华义武、史润梅、汪遵国等)。1.六年来,如果像王文说的那么有市场,为何全国各地市场均无大量批发、销售?甚至蚌埠、南阳、邳州等集散地都没有?2.我多次找制假高手仿造这类东西,为何至今仿造不出合格的产品?(仿品只能形似,但沁色、钙化、包浆、细部工艺等根本无从谈起。)3.这些玉器在把玩过程中,其变化完全符合入土古玉的变化特征,这是为什么?4.如果王先生认为不是真品,为何不能从玉器的实质,拿出科

8、学的、事实的论椐来论证?责编一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