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

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

ID:28392133

大小:60.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_第1页
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_第2页
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_第3页
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_第4页
资源描述:

《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寻初中政治课堂的生态原色苏燕萍(张家港市塘桥初级中学江苏张家港215611)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10-083-01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其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木性断伤的结果。成才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自然的过程。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有识之士提出:"建构生成的课堂生态时空,建设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过程和空间,以利于学生建构新的知识。"生态课堂是"生木"的课堂、"情境"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合作"的课堂、"愉悦"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具有人文关怀的有效课

2、堂。那么,初中政治如何建构有"生态味11的课堂呢?一、巧设问题,提升思维品质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学生思维经常是由疑问幵始,有了疑问才有探究的可能,有了疑问才有探究的动力,没有疑问就无从思起,更谈不上积极培养思维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认识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政治学科思维的积极性,点燃政治学科思维的火花。政治教师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有利时机,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心生疑惑,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实践证明,一个

3、好的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扩散,思维的火花迸发,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自主的、合作的探讨,这是应用问题达到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关键。问题置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的、自主的参与探讨,并让学生大胆的表达。为了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民事行为权利,我举案说法:小明今年13岁,三天前他把爸爸价值8000元的进口手表偷出去,以5元的价格卖了。他爸爸狠狠收拾了他一顿,并要他把手表赎冋来。但买主说手表是买的,买卖吋两厢情愿,又不是骗的抢的,不能退。小明两难了,该怎么办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马上展开讨论,运用书本法

4、律知识献计献策,还把以前学过的相关法律知识给翻出来了,氛热烈。二、联系生活,拓宽探究领域《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1)课题导入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n应该是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关注的话题是他们展开探究的原动力。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走进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呈现相关的生

5、活实际,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带着浓厚的求知欲走进课程内容。在《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明在”五·—”商场搞活动吋买的鞋子几天就脱胶了,去商场换,商场工作人员说是特价商品不予更换,并指着还没撤销的商场海报说"本商场拥有最终解释权"。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生了你准备怎么办?引导学生冋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为新课的顺利展开做铺垫。(2)课中展开生活化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做情绪的主人》这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详细介绍了其中几种方法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现实生活中调节情绪的事例,结合书本知识

6、,说明你所用的调节方法,以及你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苏了,他们通过冋忆,把自己的方法和课本方法的比较,发现了其中的共通之处,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本知识。新课程提出从实践和体验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些情境,再现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例的分析,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课程内容。教学的过程,应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地育人的过程。(3)课末向生活延伸一节政治课结束吋不能嘎然而止,应该让学生带着课堂教学的余温,有所思有所感,并将课堂中所学到的和所感悟到的运用到社会生

7、活中,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4惯或道德品质。真正达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0标: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0标,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2009年上半年汶川人地震带来的伤感还没冇完全消退,在《让我们快乐起来》一课即将结束吋,我给学生看了几张震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