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

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

ID:28405951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_第1页
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_第2页
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挖掘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尝试屈丽娟陕西省洛川县洛川中学727400摘要:从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宋体大字正文、楷体小字正文、历史图表和历史文选史料等四个角度,对历史新教材的深度开发展开尝试性探索,努力提高历史教材的课堂利用效度,扎实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牛人文素养。关键词:历史教材宋体大字正文楷体小字正文历史图表历史文选史料历史教材是师牛之间教与学的最主要的素材,“现行历史教材是由专家们精心编制的,编写教材有其科学方法和严谨逻辑”,因此,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现行历史教材的内容,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的一

2、条极其重要而乂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好路子。这里,笔者结合自己一线的教学实践和细心研究,以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性的做法,粗浅之见,请多批评。一、深挖教材宋体大字正文,深化学牛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如:笔者在讲述“907年,存在了290年的唐朝皇帝,为藩镇所灭”这一史实时,通过设计优化教学方案,来挖掘教材的深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设问有: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牛产发展,因而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而到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导致的直接

3、后果是什么?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还有哪些因素大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乂是什么事件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唐朝灭亡的根源和肓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的学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样安排教学,既保持了学生思维的深入,乂加强了学生对唐朝“强盛一一衰弱一一瓦解一一灭亡”这段历史的整合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教材宋体大字正文的深挖,一线的历史教师都有比较多的研究和应用,这里仅举此一例,扼要说明,不过多赘述。二、巧妙处理楷体小字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材楷体小字部分是用来充实说明大字的内容,在数

4、量上超过了大字,一般不作要求。它不仅为教师节省了寻找资料的吋间,也为教师在课本的基础上再创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使教材更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笔者对楷体小字的处理办法是:1•一般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阅读、自学。教材中一些说明性的楷体小字材料,如“洪秀全的生长环境和创立拜上帝教的背景”等。这类材料在小字中占很大比重,内容丰富生动,可读性强,学生通过阅读自学,会有更深的感受。对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补充说明的材料,还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思考,得出结论,如对秦、隋两朝灭亡原因的比较和

5、对秦始皇、隋炀帝的评价等。2•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有选择地讲解,有重点地辅导。小字部分若都让学生阅读自习,课堂上的讲述就显得苍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渗入一些小字部分的内容。三、综合利用教材图表资料,挖掘其潜在历史信息,加深对史实的理解现行历史教材有相当数量的插图(历史地图、文物图、表格等),在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历史人名、地点、年代、时间、事件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它们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学生

6、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女口:《鸦片战争》一节全文插图有七幅(包括正文前面的彩图),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理解史实:哪些插图生动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力量和决心?哪些插图反映了英国的侵略本质?哪些插图可看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样,既生动又深刻,若利用得当,效果是显著的。四、搞好历史文选史料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教材中的历史文选史料,一般分布在两处,一部分在正文傍边,用黑体字加框画线,竖向编排,引人注目;另一部分分布在课后练习的“材料解析”和“阅读与思考”中。对这部分历史资料的合理运用,有

7、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史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在7月17日发表庐山谈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吋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的一次谈话,分析这条史料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1)从蒋介石

8、自“九一八”事变以后的对日态度来看,这段谈话清楚地表明蒋介石准备抗战,这与此前的“不抵抗”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了极大的变化。(2)蒋介石抗战的态度还有局限性。这个谈话发表在卢沟桥事变爆发10天后,而文中说“如果战端一开……”说明蒋介并没有把卢沟桥事变当成抗战的开始,而仍然企图把它当成地方事件,为妥协留有余地。分析这段史料后,能够理解上述两方面的含义,对学生来说就达到了教学要求。综上所述,对历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