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借生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ID:28592317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1

《借生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1页
《借生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2页
《借生日》教学设计和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借生日》教学设计和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本信息课题<借生日》作者及工作单位黎海雪西林县八镇二小 教材分析《借生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8课,讲的是小云过生日时,妈妈送一只布熊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小云又把礼物送给妈妈。同时也把生日借给了妈妈,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多个长辈的精心呵护下无忧无虑地长大,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美好的,只要他们张口,提出要求,父母总是想尽办法满足他们,有时甚至是一些无理的要求。但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总是依着自己的性子、爱好来,从不考虑别

2、人的感受。很多孩子都非常自私,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永远是第一,没有别人,更谈不上拥有一颗爱心。所以让他们体会到母女之间的这一真情较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2)、认识两个偏旁“方”、“饣”。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楚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女之间的情感,知道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从故事中了解母女间的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

3、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二、初读感知课文、整体感知三、自主识字。五、指导朗读课文,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六、小结七、拓展活动1、教师:同学们,你的生日是哪一天?2、平日里,你们都借过东西,生日能借给别人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是关于借生日的。板书课题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1)、把字读准确;2)、读完回答:课文讲谁把生日借给谁?1、出示生字卡片。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3、指导识记生字。4、指导学生给生字扩词。5、把生字放在具体得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1、教师范读2、师生分角色3、师提出

4、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小云吗?为什么?生回答生齐读课题1、齐读课文和个人自读课文。2、同桌交流自读收获。3、回答问题1、在文中圈出生字。2、同桌练读生字。3、给生字组词。1、生练读。2、生生分角色读。3、个人读4、齐读5、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生发表自己的看法。1、生做一份礼物给妈妈 开题质疑,引起生的好奇,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既做到了扎扎实实,又做到了妙趣横生。通过多中形式的朗读,让朗读增添趣味性,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

5、体会,与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从读中感受到小云对妈妈的关心和妈妈对小云的爱。用学生的话来小结,更让学生愿意接受。学生学会用行动表达对妈妈的爱  板书设计 18、借生日小云——借生日——妈妈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小组通过评比红旗,来选出优秀学习小组。教学反思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指导学习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和指导朗读课文,这三个主要环节来指导学习。我重点放在指导朗读课文,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在孩子们朗读过几遍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问

6、孩子们:“妈妈真的把生日忘记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没有!”“那妈妈为什么不过生日?”这一下孩子们说不出来了,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谈一谈平时自己观察到的妈妈在家里如何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于是有的孩子说:“妈妈每天照顾我们一家很辛苦,要做很多的家务。”有的说:“我的妈妈每天要上班,回来还要辅导我写作业,很辛苦!”“妈妈不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妈妈很忙,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真对,你谈的真好!”我马上肯定孩子们的这个想法。于是我又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第二个问题上:“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

7、妈?”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完美的——“小云爱妈妈”“小云关心妈妈”……“那我们呢?”我因势利导,孩子们脱口而出:“我们也要爱妈妈!”“怎么去爱呢?是不是只有借生日这一种表达方式呢?”我又引导到。这时孩子们发言更积极了:“我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让妈妈歇一歇。”有的说:“我要学乖一些,不让妈妈再为XXX心。”还有的说:“我要自己做作业,让妈妈可以休息一会儿。”还有的说:“妈妈生日的时候我要送给妈妈一件生日礼物。”、“我要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从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回答中,我终

8、于使他们知道了爱,把爱的种子撒播在了他们的心灵深处,这不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吗?但在学习中缺少了音乐,如果能让学生唱《生日歌》或《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两首歌会更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