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

ID:28593911

大小:2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1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_第1页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_第2页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_第3页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_第4页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边蛮逞威----边陲小国南诏痛打大唐  一、苛待藩属  大唐对各藩属国和羁縻州中的少数民族百姓常常频繁摊派兵役和徭役,且素来不知体恤,因此先后激起了数起降顺部落的大起义。失去人心的统治终难持久,尽管唐帝国竭力镇压,但随着国力的衰落,周边诸藩仍然纷纷背离,反攻倒算,唐帝国的领疆很快就丢失近半。  第一场变乱发生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为建千古功业,筹划再次大规模远征辽东,下令剑南道伐木造船。由于太宗沉疴已久,命不久长,急于赶在自己死前攻取高句丽,攫取开疆扩土之功,因此催逼苛急,民工夫役日夜赶工,徭役极重,百姓苦不堪言,更有很多人

2、被迫去江南买船交差,或雇佣湖南潭州人代造,一时间船价奇高,巴蜀百姓大多倾家荡产,很多人卖田卖地不够,还被迫要卖儿卖女,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大量的人间惨剧就这样在太宗的功业大梦之中上演。当地的少数民族百姓不堪重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廷出动了两万余精兵才将其镇压下去,由此可知起义的规模甚大。  661年,为了反对唐王朝的无节制兵役,铁勒九姓起义,不再屈服于唐廷的统治,拒绝对自己的任意征发。唐廷闻讯大怒,立即遣郑仁泰、薛仁贵等人统大军前往镇压,薛仁贵“杀降九十余万”(《唐会要》卷61),铁勒遂平。679年,归附的突厥人不堪苛待,北方单

3、于大护府暴动,突厥人攻城掠地,屡败唐军,大唐近三成的领土就此丢失。696年,营州都督赵文翙处事不当,遇契丹饥馑而不援,在一旁看哈哈笑,激发了积存已久的矛盾,契丹与奚二族愤而起事,联兵攻唐,数度击败弱小的大唐,先后歼灭唐军三十余万,夺占无数城池,唐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惊恐之下,唐廷出卖了河西已经降唐的突厥诸部,又出让了大量国家利益,终于换得后突厥相助,默啜可汗统军自后攻破契丹军的大本营,失去根基的契丹军人心崩散,又畏惧突厥军,转瞬土崩瓦解,唐朝这才将起义镇压下去。  历史的车轮转动到天宝年间时,厄运又降临到了西南边藩头上。南诏位于大唐的西

4、南地区,一向对唐朝称藩,但唐廷既然对各藩属一视同仁,大多加以苛待,自也不会让南诏独安。到了玄宗后期,李隆基沉湎声色,朝政日非,大唐这个宗主国渐为南诏等属国所不齿。更糟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随着吏治腐坏,各地驻官多为横征暴敛、欺压良善之徒,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性褊急,失蛮夷心”(《资治通鉴》卷216),其下属云南太守张虔陀贪财好色,鱼肉地方,终于激起了规模宏大的南诏之乱。  二、非礼王妃  750年,南诏国王阁逻凤带王妃去成都谒见云南都督李宓。途经云南时,“云南太守张虔陀皆私之。又多所征求,南诏王阁罗凤不应,虔陀遣人詈辱之,仍密奏其罪。阁

5、罗凤忿怨,是岁,发兵反,攻陷云南”(《资治通鉴》卷216)。司马光记述的这句“皆私之”语义含混,给大唐留了点面子,在《唐会要》卷99中对此事的记载则更为清楚:“云南太守张虔陀复私其妻”,明确指出张虔陀对南诏王妃进行了非礼。张虔陀此举不仅是对南诏王夫妇的个人侮辱,更是对南诏国的羞辱轻慢。事实上,张虔陀一直对阁逻凤十分无礼,据《旧唐书》卷209记载:“待之不以礼……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虔陀遣人骂辱之”,由此可知他对阁逻凤常加勒索,阁逻凤如果不从,他就遣人将其詈骂羞辱一番,实可谓欺人太甚。  阁逻凤以国王之尊,尚且得不到最起码的礼待,竟然

6、被一个唐朝官员如此欺压,在南诏与唐多年的交往中,南诏百姓又受到大唐何等的压迫薄待,我们不难想象。其实此次欺压事件只是唐帝国苛待周边藩属之情的冰山一角,张虔陀也不过是大量强凶霸道的唐朝边官中的寻常一员。张虔陀之所以敢于如此乖张跋扈,主要原因还是深谙帝国高层的思路,大唐中枢的君臣根本就不将这些“蛮夷”当人看,对边藩素来轻蔑不屑;而且尽管历任南诏王都“于是岁朝、进献不绝”(《滇史》,诸葛元声著),对大唐极尽恭顺,但唐廷仍然对其心怀猜忌,一直有打压削弱之心。天宝后期官场腐败,张虔陀在剑南一手遮天,他的汇报是唐廷判断南诏忠诚与否的关键因素,可以说

7、南诏的命运尽操其手,因此他在欺负人时才会如此理直气壮。  张虔陀此次先是戏侮人妻,之后又大加索贿,被拒后派人辱骂南诏王,还向唐廷诬告构陷其有不臣之心。由于大唐歧视欺压周边藩属之积习已然根深蒂固,因此朝堂上官官相护,有意采信张虔陀的一面之词,尽管满怀委屈的阁逻凤多次向唐王朝上表申诉辩解,但“中官贾奇俊抑之,不得达,王复遣将军杨罗巅等连表控告,元宗仍不省。”(《南诏野史》)。在现存的《南诏德化碑》上,刻载着指责张虔陀“诓惑中禁”的文字,就是指这件事。而据《新唐书-南诏传》记载:“张虔陀志在吞侮,中使者至,不为澄雪,举部荒窘,得生异计”,由此

8、可知唐廷后来曾遣中使去云南调查此事,但使者偏袒不公,不为受辱含冤的阁逻凤澄雪,最终逼得南诏上下困窘不堪,终于生出异心,决意铤而走险。  三、替罪羔羊  在如今的主流史论中,认为南诏王之所以申告无门,全因杨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