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狂禅」探论

晚明「狂禅」探论

ID:28658642

大小:255.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12

晚明「狂禅」探论_第1页
晚明「狂禅」探论_第2页
晚明「狂禅」探论_第3页
晚明「狂禅」探论_第4页
晚明「狂禅」探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晚明「狂禅」探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BIBLID0254-4466(2001)19:2pp.171-200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民國90年12月)晚明「狂禪」探論毛文芳*摘要晚明一向被視為反傳統、思想解放、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在傳統價值觀即將崩解與等待建立的過程中,許多茫然、失序、誑異、疑辯的現象,成為文化過渡的必經路程。在這個過程裡,「狂禪」風潮的出現,極具典型意義。「狂禪」,原是一種偏差的修行風格,在明代後期的出現,不僅是一個禪學範疇的名詞,更是思想界、文化界特殊風氣的指涉。本文將「狂禪」放回到明代王學之後,特別是龍溪、泰州學

2、中觀察,期能提供進窺晚明總體文化現象的一個認知基礎。本文的論述次第如下:首先勾勒出當時文化界慧業修習之禪悅聚會的風氣,以及儒禪參合的學術背景。其次探究佛教界對禪學狂風流弊的訾議與危機論辯。其次探討理學之近禪,舉陽明之辨析禪儒,並抽繹出龍溪、泰州學「玩弄光景」之特質,探究其如何進一步引致理學之狂禪流風。其次,筆者考察文化界在此流風中的效應,文人提出「狂者」之論,並激賞「狂者」的人物風姿,李贄狂縱的生命情調適為「狂禪」風潮推波助瀾。末段,筆者藉袁中郎「禪不成禪、儒不成儒」的話語,試闡述「狂禪」在明末清初

3、獲致的歷史評價。關鍵詞:晚明、狂禪、明儒學案、泰州學派、李贄*作者係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助理教授。171....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172一、引言晚明一向被視為反傳統、思想解放、個人主義盛行的時代,在傳統價值觀即將崩解與等待建立的過程中,許多茫然、失序、誑異、疑辯的現象成為文化過渡的必經路程。在這個過程裡,「狂禪」風潮的出現,極具典型意義。作為一位異端的爭議性人物,李贄在晚明當代率性提出一連串「驚世駭俗」的言論:以秦皇暴虐為第一君,以馮道之失節為大豪傑,以荊軻聶政之殺身為最得死所。而古稱賢人君子

4、者,往往反摘其瑕類,甚而排場戲劇之說,亦復以琵琶荊釵守義持節為勉強,而西廂拜月為順天性之常。1李贄舉止言動無不令舉世驚駭,而其挑戰傳統的思想,卻的確在晚明的文化界滋蔓發酵。清初學者給予李贄及師從者的評論曰:「(焦竑)友李贄,於贄之習氣,沾染尤深,二人相率而為狂禪」。2李贄與焦竑之流的人物,在後世評者的眼中,成了「狂禪」的代表人物。「狂禪」,原是一種偏差的修行風格,在明代後期的出現,不僅是一個禪學範疇的名詞,更是思想界、文化界特殊風氣的指涉。焦竑廁身於泰州學派之林,李贄的成學亦以龍溪、泰州諸子為師,「

5、狂禪」在晚明這兩位風雲人物的身上,絕對不是倏地發生,必與兩人背後整個學術環境臍帶相連。因此,將「狂禪」放回到明代王學之後,特別是龍溪、泰州之學中觀察,實為瞭解「狂禪」形成之來龍去脈的必要路徑。晚明反傳統的思想脈絡,以及繁複新異的文化狀貌,二者互有影響與牽連,吾人可藉「狂禪」的探討,作為進窺晚明總體文化現象的基礎。「狂禪」若視為一種文化現象,則不能只侷限於禪學或儒學的思想範圍內考察而已,明代中葉以來,儒禪參融之思想型態與禪悅之風的流行,適與禪風變質的習氣互相感染,加上陽明學標榜「狂者」的人格風姿,逐漸

6、導引出1參見雲棲袾宏著,蔡運辰贅言,《竹窗隨筆贅言》(臺北:新文豐,1979),〈二筆.李卓吾一〉條,頁232-233。2參見清.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第3冊,卷125、子部35「雜家類存目二」《焦弱候問答》提要,頁700。....毛文芳/晚明「狂禪」探論173「狂禪」的文化風潮。是故,「狂禪」實是窺探晚明文化現象的一個重要管道。這個論題的關懷面涵蓋甚廣,包括理學與佛學二者之間的彼此橫跨、文藝風氣的習染與文人行為的張皇、以及導致清議團體的攻訐……等等,皆在若

7、干程度上與「狂禪」風氣的滋長有所關連。本文將以此為前提,論述次第如下:首先勾勒出當時文化界慧業修習之禪悅聚會的風氣,以及儒禪參合的學術背景。其次探究教界對禪學狂風流弊的訾議與危機論辯。第四節探討理學之近禪,文中舉陽明之辨析禪儒,並提出龍溪「即本體便是工夫」、「良知現在」、「立無念為宗」作為理學近禪的一個線索;第五節抽繹出龍溪、泰州學「玩弄光景」之特質,探究其如何進一步引致理學之狂禪流風。第六節,筆者考察文化界在此流風中的效應,文人提出「狂者」之論,並激賞「狂者」的人物風姿,而李贄的生命情調可為典例,

8、其狂縱言行適為「狂禪」風潮推波助瀾。末段,筆者藉袁中郎「禪不成禪、儒不成儒」的話語,試闡述「狂禪」在明末清初獲致的歷史評價。筆者希望本文由「狂禪」角度的探論,能對晚明的文化研究,提供一個饒有意味的認知基礎。二、文士的禪悅之會晚明文人,喜好以美感欣趣裝點悠閒無擾的日常生活,或遊山玩水、尋花品泉、採石試茗;或焚香對月、洗硯弄墨、鼓琴蓄鶴;或摩挲古玩、擺設書齋、布置園林;或品鑑書畫鼎彝、山水茆亭,乃至欣慕美人的情態,以成就其閒賞審美的生活。3這樣的生活情調,往往與禪悅之會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