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

ID:28741294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上传者:U-1075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_第1页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_第2页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_第3页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_第4页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找出有效办法使孩子“听话”些。于是我们就“如何建立班级良好常规”开展了一次针对性的教研讨论活动。    教研活动后有老师反应说:“把活动中交流学到的经验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们真的“听话”了些,特别是中班孩子,以前本就乖,现在更听话了。”老师的话是对教研活动成效的肯定,有了成效自然是好的,但在暗自窃喜取得活动成效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这一“成效”。    案例描述:    这天因天气原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受限,中班孩子开展起区域活动。我以“路人”的身份,细细观察着美发区和图书角的孩子们,活动中的孩子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建立起的美好氛围,我尽量放轻脚步和动作幅度。图书角里方琦正在取书,我走过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书,却不小心脚踢到书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动作停顿了下,刚拿起的书又放下,有些许紧张的看着我,似是担忧自己做错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许。我连忙用动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犹豫了会儿,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还是拿起那本书轻轻的走到好伙伴身边坐下,安静的阅读起,我为自己打扰到孩子暗自自责,于是离开图书角。    离开途中路过美发区,跟图书角一样,孩子们有序的开展着活动,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谐的景象,可心里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觉得怪怪的。于是细细观察起,蒋子淇正在帮陈语梦理发,一会儿拿梳子梳梳头发,一会儿拿玩具吹风吹吹头发,忙的不亦乐乎,一阵忙活后又搬“烫发机”进行美发环节,一个个塑料小夹子被夹到陈语梦头发上,由于夹的位置高低没掌握好,陈语梦的脸上出现头发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没有制止,一直极力忍着,直到美发过程结束,看着夹子上被拉掉的几根头发,我和孩子交流起:    问:“游戏好玩吗?”    答:“好玩”    问:“夹子夹在头发上会疼吗?”    答:“扯了会疼”    问:“那该怎么办?”    答:“我忍着,老师说不可以太吵,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听完孩子的回答,我顿时明白过之前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们太“听话”了,区域活动本该是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发挥的舞台,可“听话”这把无形的枷锁不经意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言语、表情和自由表达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讲述了一次区域活动中的两个小片段,两个片段角色不同、地点不同,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以实例的形式,反激着当今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论。其实类似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 的因素,幼儿园班额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员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听话”“乖”“安静”成了老师口中的常用词汇。很多家长园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了吗?”赞扬别人家孩子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自己孩子做事批评时总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眼里“听话”意味着省心、不惹麻烦,“听话”也无可避免的成了家长口中的常用语。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虽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误导,与教研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本次教研活动无疑成了催化剂,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各班实际情况,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致使这种误导不断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或做危害社会的极端事的新闻被人们谈论,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痛心不已,也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听话、顺从、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吗?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的控制他的作为,自动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的受教师干涉、禁止,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    综上所述,听话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绝对标准,因为,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缺陷。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    《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围绕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尝试在理解尊重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方面应做到的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不断的引领教师学习《指南》、《纲要》等指导性,深思、挖掘其内涵,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我们科学的育儿知识,以点带面,让长久以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锁真正得以打开,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原该属于他们的自主、自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