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doc

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doc

ID:28815175

大小:71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4

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doc_第1页
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doc_第2页
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9讲:函数及其图像执笔:李永辉审核:初三数学组课型:复习时间:2011年3月复习目标:1、熟记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关于坐标轴对称、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2、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3、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4、能根据条件得出函数关系式及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像、能看懂函数图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复习重、难点:重点:1、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关于坐标轴对称、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2、用函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关系难点:1、熟记

2、关于坐标轴对称、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2、根据函数关系的分析,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一、知识梳理:完成《中考考什么》第9讲所有的“考点整合”里的填空。二、典例分析:考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认识及点的特征例1(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已知点A(m2-5,2m+3)在第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m=()A、4B、-2C、4或-2D、-1例2(09长春)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OC=45°,,则点B的坐标为(  )1234-112xyA0例3(2009重庆綦江)如图,点A的坐标是(2,2

3、),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不可能是()A.(4,0)B.(1.0)C.(-2,0)D.(2,0)例4(2010重庆綦江县)直角坐标系内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A.(2,-3)B.(2,3)C.(-2,3)D.(-2,-3)例5(2009年湖南省郴州市)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C.D.例6(2010广东珠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A.(-2,6)B.(-2,0)C.(-5,3)

4、D.(1,3)例7(2010重庆江津)已知点P(,3)、Q(-2,)关于y轴对称,则=________,=_________.例8如果点P(m,1-2m)在第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A.B.C.D.例9(09南充)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轴于A.(1)求的值;(2)将点B绕原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记作点,求点的坐标;OxAB11y(3)将平移得到,点A的对应点是,点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在坐标系中作出,并写出点、的坐标.考点2函数相关概念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例10(2010四川凉山)在函数中,自变量

5、的取值范围是A.   B.且   C. 例11(2009青海)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A.且B.且C.D.例12(2010甘肃兰州)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3C.x<2且x≠3D.x≤2且x≠3例13(2009年上海市)已知函数,那么.例14(2010云南玉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是.考点3函数的应用例15(2010辽宁丹东市)某服装厂承揽一项生产夏凉小衫1600件的任务,计划用t天完成.(1)写出每天生产夏凉小衫w(件)与生产时间t(天)(t>4)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由于

6、气温提前升高,商家与服装厂商议调整计划,决定提前4天交货,那么服装厂每天要多做多少件夏凉小衫才能完成任务?例16(2009辽宁)某办公用品销售商店推出两种优惠方法:①购一个书包,赠送1支水性笔②购书包和水性笔一律按9折优惠。书包每个定价20元,水性笔每支定价5元。小丽和同学买4个书包,水性笔若干支(不少于4支)⑴分别写出两种优惠方法购买费用y(元)与所买水性笔支数x(支)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对x的取值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按哪种优惠方法购买比较便宜。⑶小丽和同学需买这种书包4个和水性笔12支,请你设计怎样购买最经济

7、。考点4函数图像例17(2009成都)某航空公司规定,旅客乘机所携带行李的质量(kg)与其运费(元)由如图所示的一次函数图象确定,那么旅客可携带的免费行李的最大质量为()A.20kgB.25kgC.28kgD.30kg例18(2010黑龙江绥化)六月P市连降大雨,某部队前往救援,乘车行进一段路程之后,由于道路受阻,汽车无法通行,部队短暂休整后决定步行前往.则能反映部队离开驻地的距离s(千米)与时间t(小时)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例19(2010湖北孝感)均匀地向如图所示的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

8、水过程中,能大致反映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例20(2009年衡阳市)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h),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1(km)和S2(km),图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1、S2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