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

ID:29057219

大小:79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6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四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规范练一、选择题(2017·武邑二模)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据此完成1~2题。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  )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解析:第1题,底部的演示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选C正确。第2题,底部是沉积岩;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

2、含有气孔,判断顶部应为喷出岩;所以该地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景观;即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选A正确。答案:1.C 2.A(2017·广东七校联考)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已经被确认的天坑约2/3分布在中国。据此完成3~4题。3.下列省份,天坑数量最多的是(  )A.贵州B.广东C.吉林D.西藏4.下列构造示意图(如下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中最易形成巨大天坑的是(  )A.aB.bC.dD.d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

3、,我国碳酸盐层分布最为广泛地区为云贵高原地区,结合选项可知,贵州省天坑最多,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b岩层地势较低,且地势北高南低,说明该地为河流流经地区,而下部隔水层受侵蚀缺失,与其下的石灰岩层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故选B。答案:3.A 4.B(2017·合肥三模)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5~7题。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A.偏东风B

4、.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缓D.降水多7.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5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A、B、D错。第6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尘沉积,B对。风速慢,A错。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C错。沙漠区,降水少,D错。第7题,为防止

5、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②对。区域降水少,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①错。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③对。沙漠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④错。C对,A、B、D错。答案:5.C 6.B 7.C(2017·衡水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8.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的(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③9.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A.喀斯特地貌 竹楼B.雅丹地貌 土楼C.黄土地貌 窑洞D.丹霞地貌 蒙古包解析:第8题,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

6、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地堑。在题目所给出的地质构造图中,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④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上升”的地堑。因此A山对应的地质构造为③,B地形对应的地质构造为④,故③④正确,答案选C。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B区域北侧的高原是黄土高原,主要地貌为黄土地貌,民居为窑洞,故C正确。喀斯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竹楼是西双版纳傣族民居,A错误;雅丹地貌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楼则是福

7、建客家的民居,B错误;丹霞地貌分布广泛,以广东丹霞山最为著名,蒙古包为我国内蒙古高原蒙古族的民居,D错误。故选C。答案:8.C 9.C(2017·华师附中5月押题)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