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学笔记 (5

针炙学笔记 (5

ID:29104403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针炙学笔记 (5_第1页
针炙学笔记 (5_第2页
针炙学笔记 (5_第3页
针炙学笔记 (5_第4页
针炙学笔记 (5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炙学笔记 (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第二十七单元 治疗总论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针灸处方选穴原则配穴方法    细目一 针灸治疗原则  (一)补虚泻实基本原则。疾病有虚实,针灸分补泻。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虚则补之,是指虚证采用补法治疗。针刺治疗虚证,主要是通过选择具有补虚作用的腧穴,选用具有补虚作用的针灸方法,采用刺灸手法之补法等来实现的。如特定穴中背俞穴、原穴偏于补益,脏腑经脉的虚损之证,取相应的脏腑背俞穴、原穴治疗,可改善脏腑功能,补益阴阳气血的不足。  

2、陷下则灸之,属于“虚则补之”的范畴,即指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是以灸治为主。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气血及内脏失于固摄而出现的一系列病证,如久泻、久痢、遗尿、脱肛等,常灸百会、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2.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实则泻之,是指实证采用泻法治疗。同义者还有“满则泻之”,“邪盛则虚之”。针刺治疗实证,主要是通过选择具有泻实作用的腧穴,选用具有泻实作用的针灸方法,采用刺灸手法之泻法等来实现的。如特定穴中井穴、募穴偏于泻实,脏腑经脉的实证,取相应的井穴、募穴,可调节脏腑功能,疏泄脏腑

3、邪气。  菀陈则除之,属于“实则泻之”的范畴,是实证用泻法的一种。“菀”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审为时间长久。“菀陈”泛指体表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菀陈则除之”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可用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对于病久入络及跌仆损伤、毒蛇咬伤、丹毒、腱鞘囊肿等病证,宜采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方法使之出血,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  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是指由于病变脏腑、经脉本身的病变,而不涉及其他脏腑、经脉,属于本经自病者,治疗应当取本经穴。此“不盛不虚”

4、,并非病证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脏腑、经络的虚实表现不明显。临床应用时还要注意,当针下得气后,一般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即平补平泻),使本经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第5页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针灸学  (二)清热温寒  清热是指治疗热证用清法,温寒是指治疗寒证用温法。  1.热则疾之  是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放血,手法宜轻而快,可以不留针或短暂留针,以清泻热毒。如风热感冒,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可达到清热解表的目的。若伴有咽喉肿痛者,可用三棱针在少商穴点刺出血,以加强

5、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  2.寒则留之  是指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因寒性凝滞而主收引,针刺时不易得气,故应留针候气;加艾灸更能助阳散寒,使阳气得复,寒邪乃散。如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者,艾灸法较为适宜;若寒邪在里,凝滞脏腑,则针刺应深而久留,或配合“烧山火”针刺手法,或加用艾灸,以温针法最为适宜。  (三)治病求本  “标”、“本”是相对的概念。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治病分标本缓急,就是抓主要矛盾。  1.急则治标是指标病急于本病时

6、,首先要治疗标病,治标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目的。如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小便潴留,均应首先针刺中极、膀胱俞、水道、秩边、委阳,急利小便,然后再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从本论治。  2.缓则治本  尤其对于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而引起的月经量少或闭经,经少或闭经为标,脾胃虚弱为本,治宜针灸足三里、三阴交、血海、中脘以补益脾胃,脾胃和气血足,则月经自调。  3.标本同治  当标病和本病处于俱重或俱缓的状态时,单纯地扶正或祛邪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应当采取标本同治的

7、方法。如肾虚腰痛,治当补肾壮腰、通络止痛,可取肾俞、大钟补肾壮腰以治本,取阿是、委中通络止痛以治标。  (四)“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根据治疗对象、地理环境、季节(包括时辰)等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人制宜  2.因时制宜  3.因地制宜    细目二 针灸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  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    细目三针灸处方  (一)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  1.近部选穴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

8、的,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几乎所有病证,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者,如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  2.远部选穴  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