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炙学讲义 (72

针炙学讲义 (72

ID:29104456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6

针炙学讲义 (72_第1页
针炙学讲义 (72_第2页
针炙学讲义 (72_第3页
针炙学讲义 (72_第4页
针炙学讲义 (72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炙学讲义 (7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学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皮外骨伤科病证瘾疹蛇串疮颈椎病落枕漏肩风扭伤    瘾疹  (一)辨证要点  瘾疹病位在肌肤腠理,与感受风邪及脏腑气血盛衰关系密切。腠理不固,风邪入侵,或因体质素虚,食用鱼虾荤腥食物,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均可使邪郁腠理而发病。基本病机是营卫失和,邪郁腠理。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瘾疹起病急骤,皮肤突发瘙痒不止,可见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风团,融合成片或孤立散在,淡红或白色,边界清楚,此伏彼起。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者,病情较急;反复发作,缠绵不

2、愈,风团时多时少时无者,病情较缓。  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犯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束表;风团色红,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胃肠积热;风疹反复发作,午后或夜间加剧,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者为血虚风燥。  (二)治法  疏风和营。以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三)处方  【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配穴】风热犯表配大椎、风门;风寒束表配风门、肺俞;胃肠积热配天枢、足三里;血虚风燥配脾俞、足三里。呼吸困难配天突;恶心

3、呕吐配内关。  (四)瘾疹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膈俞可点刺出血。风寒束表者可灸,血虚风燥者只针不灸。  2.其他治疗  拔罐法取神阙穴,选用大号玻璃罐,先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拔5分钟,如此反复拔3次。也可以用闪罐法拔至穴位局部充血。  某女,20岁,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伴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外,应加取  A.外关、风池   B.足三里、天枢    C.三阴交、天枢  D.足三里、大横    E.三阴交、

4、风池  【正确答案】B    蛇串疮      第5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学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皮部,主要与肝、脾相关。多由于情志内伤,肝经郁热,热溢皮肤;或脾虚生湿,感染毒邪,湿热火毒蕴结肌肤而成。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气血凝滞,而致疼痛剧烈,病程迁延。本病以实证多见,也有本虚标实之证。  主症初起时患部皮肤灼热刺痛、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排列,多发生于身体一侧,以腰、胁部最为常见。疱疹消失后部分患者可遗留疼痛,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兼

5、口苦,烦躁易怒,苔黄,脉弦滑数者为肝胆火盛;皮损色淡,疱壁松弛,兼胸脘痞满,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者为脾胃湿热;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或见有色素沉着,兼心烦不寐,舌紫暗,苔薄白,脉弦细者为瘀血阻络。  (二)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以局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为主。  (三)处方  【主穴】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  【配穴】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内庭;瘀血阻络配血海、三阴交。便秘配天枢;心烦配神门。  (四)蛇串疮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强刺激。皮损局部阿是穴用围针法,即在疱疹带

6、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数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  2.其他治疗  刺络拔罐法取疱疹处及周围皮肤,用三棱针刺破疱疹,使疱内液体流出,并拔火罐,令出血。  患者,女,45岁。2天前感觉胁肋部皮肤灼热疼痛。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状大小丘状疱疹,呈带状排列,兼见口苦,心烦,易怒.脉弦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选用的穴位是  A.大椎、曲池、合谷 B.行间、侠溪  C.血海、隐白、内庭 D.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E.内庭、曲池、太白  【正确答案】B    颈椎病  (一)辨证要点  本病与伏案久

7、坐、跌仆损伤、外邪侵袭或年迈体弱、肝肾不足等有关。颈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筋骨失养,皆可使颈部经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本病病位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筋骨受损,经络气血阻滞不通。  后项部疼痛者属太阳经;颈项侧后方疼痛者属少阳经;颈项侧部疼痛者属阳明经;后项正中疼痛者属督脉。  有明显的受寒史,遇寒痛增者为外邪内侵;有颈部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痛如针刺者为气滞血瘀;颈肩部酸痛,兼眩晕乏力者为肝肾不足。      第5页中医执业助

8、理医师考试辅导   针灸学  (二)治法  通经止痛。取局部腧穴和手足三阳经穴、督脉穴为主。  (三)处方  【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  【配穴】病在太阳经配申脉;病在少阳经配外关;病在阳明经配合谷;病在督脉配后溪。外邪内侵配合谷、列缺;气滞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肾不足配肝俞、肾俞。上肢麻、痛配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