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

ID:29172232

大小:1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_第1页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_第2页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_第3页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同步练习2华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同步练习21.在RtΔABC中,∠C=90°,且c=29,a=20,则b为().A.9B.10C.20D.212.在RtΔABC中,若a=b,c=10,则a为().A.5B.C.6D.3.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RtΔABC中,AB2+BC2=AC2B.在RtΔABC中,若a=3,b=4,则c=5C.在RtΔABC中,两直角边长都为15,则斜边长为D.在直角三角形中,若斜边长为10,则可求出两直角边的长4.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a、b、c(a>b>c﹚的关系为().A.B.C.b+c<aD.a、b、c之间关系不确定5

2、.若一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7和24,则第三边长为().A.25B.C.25或17D25或6.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为5,另外两边长是自然数,则周长是().A.15B.20C.30D.407.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9,那么斜边上的高等于().A.B.C.6D.38.在三边长分别为下列长度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2㎝,2㎝,4㎝B.8㎝,14㎝,10㎝C.9㎝,41㎝,40㎝D.6㎝,6㎝,6㎝9.下列各树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A.-﹙-2﹚B.﹙-2﹚2C.0D.-10.计算的结果是().A.3B.7C.-3D.-711.在5,2.1,,л四个实数中,

3、无理数的个数是().A.1B.2C.3D.412.计算的结果是().A.B.C.1D.-113.若a=,b=-∣-∣,c=,则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B.c>a>bC.b>a>cD.c>b>a14.如图,若数轴上的点A、B、C、D表示数为-1,1,2,3,则表示的点P应在线段().A.AB上B.BC上C.CD上D.OB上AOBCD-2-10123二.填空题:16.若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则这个数的立方根是。17.当时,有意义。18.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和㎝,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cm2。19.比较大小:⑴⑵20.已知x<2,化简=。21.若

4、实数a、b满足=0,则a=,b=.22.若a、b为有理数,且则a=,b=.23.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2和16,则这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24.在RtΔABC中,若a:b=3:4,∠C=90°,且c=,则a=,b=.B25.如图,在△ABC中,∠C=90°,DE是AB的中垂线,AB=2AC,BC=18㎝,则BE的长度为。ADEDECBCA26.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DE⊥AB于E,AB=10㎝,AC=6㎝,△BDE的周长为㎝。27.已知某同学身高1.7m,影长2m,同一时刻,该同学测得教学楼的影长位20m,则该教

5、学楼实际高度为m。28.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从他前面2m远一块积水处,他看到旗杆顶端的倒影,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40m,该同学的眼部以下距地面是1.5m,那么旗杆的高度是。三.解答题29.陈平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他求出旗杆的高吗?30.如图,在RtΔABC中,∠C=90°,AC=2.1㎝,BC=2.8㎝,CD⊥AB于D,求C⑴△ABC的面积;⑵斜边AB的长;⑶高CD的长BAD31.如图,某菜农要修建一个育苗棚,棚宽a=12m,高b=5m,长d=20m,请你帮他算

6、一下覆盖在顶上的塑料薄膜需多少?32.如图,已知△ABC的三边长为别为5,12,13,分别以三边为直径向上作三个半圆,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3.如图,A,B是直线l外同侧的两点,且点A和点B到l的距离分别是3㎝和5㎝,AB=12㎝,若点P在l上移动,求PA+PB的最小值。·B·Al34.求下列各式中的x的值:⑴⑵⑶⑷∣x-2∣=335.已知,求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36.计算:⑴⑵⑶37.想一想,将等式和反过来,得到的灯等式和还成立吗?式子和成立吗?观察一下,用这种方法能否使2二次根式化简?仿照上面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⑴⑵⑶38.先观察下列等式,再回答问题:①②③⑴根据

7、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请猜想的结果,并进行验证;⑵请按照上面各等式反映的规律,试写出用n(n为正整数)表示的等式,并加以验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