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

ID:29206783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7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1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2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3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4页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 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知识精讲人教版一.本周教学内容: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六国论》二.学习目的:1.通过指导性阅读,巩固掌握学过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在通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的鉴赏能力。2.学习本文中例证、对比、分层、引用等论证方法。学习本文极有分寸的论证语言。3.理解作者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案”的论题的本意。三.学习方法:初步概括《过秦论》与《六国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以及比较苏氏父子二人的文章,从而对文言文的赏析有一定的粗略掌握。四.作者介

2、绍: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其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雄壮,带有战国纵横家色彩。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

3、,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著作有《嘉祐集》。五.时代背景: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北宋中叶以来,我国境内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道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已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丝绢二十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

4、,应允每年增纳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纳白银七万两、绢十五万匹,茶叶三万斤。而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二万贯。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六.本文特点:本文立论鲜明,论证严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上,长短相间、整散交错。确如王安石云:“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不仅有“呜呼”、“悲夫”这样感情强烈的感叹,就是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洋溢着作者的情感

5、,如对以地赂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惋惜,对为国者为积威之所劫的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使文章不仅以理服人,而且以情感人。七.本文中心:文章论述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在赂秦。指出以土地贿赂敌国,只能增加敌人的力量,削弱自己的力量,必然导致灭亡;告诫统治者一味屈辱求和将重蹈覆辙。八.结构分析: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2.课文第2、3段分别论证了两个分论点,是怎样论证的?与中心论点的论证有什么关系?3.怎样理解第4第5段?九.重点、难

6、点:(一)比较《过秦论》1.都是史论文2.都借古讽今,以史致用,都得源于作者的忧国情怀《过》讽谏汉武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朝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六》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奋起抵御外侮。3.论证方法:都用对比论证方法。4.中心论点的提出:《过》卒章显志,《六》开门见山。5.语言:同:多排偶句,句式整齐;长短相间,错落有致;不同:《过》词采华丽,《六》浅显易懂。(二)苏氏二父子的《六国论》比较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

7、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落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

8、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