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

ID:29275663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8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材69—70页练习十三的第9-13题。执教日期3月17日,星期二三维目标1.通过比较,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2.能够正确的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联系。教学资源学生能结合实际情景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利用给出的具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看图判断。与练习配套的课件。预习

2、作业预习第69--70页的练习十三的第9-13题。学程设计导航策略调整反思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学生认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预设28分钟)1.基本训练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2.正、反比例的对比练习(1)让学生观察第69页的两个表,然后根据两个表中所给的数量,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在第一个表中,有哪两种量?(2)在上表中,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它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

3、征?(3)你是怎样发现表中的单价是一定的?单价一定也就是相对应的两个数值的什么一定?【板块一】我们在前两节课分别学习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初步学习了如何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成正、反比例的量的特点,并且通过比较弄清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课题:正、反比例的综合练习【板块二】1.多媒体出示题目。2.多媒体出示69页的第9题。数量和总价成不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4)同桌讨论第二张表。在第二个表中,有哪两种量?其中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它

4、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征?表中的什么是一定的?也就是相对应的两个数值的什么一定?单价和数量成不成比例关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5)根据两个表中三种量的比例关系。请学生说一说总价、数量和单价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问:当单价一定时,总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当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当数量一定时,总价和单价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6)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和不同点。3.综合练习(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1.在上表中,相关联的量是数量和总价,总价随着数量变化,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

5、小;但它们的比值,也就是单价是一定的,因此,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在下表中,相关联的量是单价和数量,数量随着单价变化,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但它们的积,也就是总价一定的。因此,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关系。2.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如果相对应的数值的比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如果相对应的数值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教师指出:从上面的判断可以看出,如果三种量存在着像上面单价、数量和总价这样的关系,那么当一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可能成反比例关系。这就要看两种量相对

6、应的数值是比值一定呢,还是积一定。1.多媒体出示69页的第10题。(1)教师出示教材第69页直角坐标,说明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地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2.多媒体出示70页的第11题。)学生看图填表,独立完成书中要求1、2。(2)教师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指出:同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一定的。所以这幅地图上的图上距离与相应的实际距离成正比。(3)完成要求3,如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用比例尺的知识解答。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并且回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看的天数成什么比例,为什么?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7、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归纳总结: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要求成比例的写出数量关系式,并说明理由。三、当堂反馈,小结反思(预设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必做题:《补充习题》第45页第1、2、3题。挑战题:《一课一练》第51页智力冲浪。先做完的同学检查,并以尝试解答做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不要求全班都要做。3.多媒体出示70页的第12题。【板块三1.教师帮助学困生的作业情况。2.集体校对,同桌互批。3.错因分析。4.点拨挑战题。【板块四】四项作业不作】全班统一要求。班上的“数学尖子”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家庭作业

8、可以不做作业1,2.可以直接做作业3、4。其他学生只做作业1、2、4。作业设计家庭作业1.做《一课一练》51页第1、2、3题。2.练习十三的第13题。3.优生自主学习《走进数学王国》的相关内容。4.预习作业:预习第71的例1及72页的“试一试”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