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

ID:29985965

大小:59.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第六单元课文梳理一、《论语》六则1.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2.重点字词(1)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罔,通“惘”,迷惑不解。(2)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3)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学而不厌:学习总感到不满足。诲人不倦:教导

2、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3.《论语》六则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的谈话。他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有哪些主张?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有: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学而不厌。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主张有:①学而时习之。②温故而知新。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练习回顾读《论语》六则,仿佛在聆听一个渊博的长者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你能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例:A:读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了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的道理。B: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知道了做人必须有宽广豁达的胸怀。C:读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我懂得了求知要把学习和思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学有成效的道理。D:读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懂得了求知既要有好学的精神,同时又要有虚心请教、不懂就问的态度。二、《世说新语》二则1.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小说集,书中记述了汉魏至晋宋间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论,时间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以及习俗风尚等许多方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2.字词句式(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句意:你父亲在家吗?)(2)一词多义①为何为不可(为:动词,做。)正为此耳(为:介词,因为。)②以本所以疑(以:介词,与“所”

4、组成固定句式,译为“……原因”。)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以:介词,译为“通过”。)③相相委而去(相:代词,译为“别人”。)宁可以急相弃邪(相:代词,译为“他”。)(3)古今异义①去后乃至(去:离开。今常用于“到……去”。)②宁可以急相弃邪(宁:难道。相:做代词。现代汉语中均无此用法。可以:是能愿动词“可”与介词“以”,当“因为”讲的两个词。现代汉语中“可以”两字连用,只做能愿动词。)③后贼追至(贼:指作乱的人。现代汉语中指偷窃行为的人。)④本所以疑(所以:……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当因果连词用。)(4)古汉语句式①判断句: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5、)②倒装句:何为不可(疑问句宾语“为”前置。)相弃邪(疑问句宾语“相”前置。)③省略句: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3.课文主旨《期行》:“信”是立世之本,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乘船》: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4.练习回顾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华歆开始的时候感到为难,而后来遇到紧急情况坚持两人当初的选择;王朗开始爽快地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而当遇到紧急情况后想抛弃搭船人,改变当初的选择。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华优王劣。三、伤仲永1.重点字词(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6、”,读pān。)(2)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此:此。今常用作判断词。)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慢慢地。今义指稍微。)复到舅家 (复:再,又。今常用义为重复、往复。)泯然众人矣 (众人:普通人。今常指大家、许多人。)(3)词类活用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每天,天天。)泯然众人矣 (众人: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父异焉 (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奇,对这件事感到奇怪。)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父利其然 (利:形容词

7、用作意动词:以……为利,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利可图的。)2.练习回顾方仲永过人之处: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变化:令作诗,不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变化的主要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故事中的道理:人的天赋即使较高,仍然需要努力地学习。因为人的知识和才能并不是不变的,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才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作者还指出即使是神童如果后天不学习,尚且变成普通人;普通人如果不学习,恐怕连一个平庸的普通人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