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

ID:301905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20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_第1页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_第2页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_第3页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_第4页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题目: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以林译《小窗幽记》为例课程名称:文学与翻译学生姓名:学号: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班级:英本班序号:任课教师:职称:提交时间:2012年月日成绩:从审美角度评析林语堂的翻译观—以林语堂英译《小窗幽记》为例摘要:林语堂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他一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用通俗化的策略把深奥难懂的中国经典文化传播到西方。林语堂在其《论翻译》中系统讲述了他的翻译观。本文以林语堂的英译《小窗幽记》为例着重从审美角度评析他的翻译观,包括“忠实

2、,通顺,美”的翻译标准和他的通俗抒情哲学等翻译美学思想。关键字:林语堂;审美欣赏;《小窗幽记》;翻译引言林语堂一生“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其翻译观体现于他的《论翻译》中。除了确立翻译标准和作品选择的体裁,他提炼中西方文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通俗抒情哲学和“性灵,闲适,幽默”的翻译审美观。本文以林语堂的英译作品《小窗幽记》为例,从审美欣赏角度具体评析他的翻译观。一.林语堂的翻译观笔者认为,林语堂的翻译观可概括为两部分。其一是包括翻译标准,通俗抒情哲学等在内的审美观,这也是他翻译观的核心部分。其二是对

3、作品体裁和翻译即创作的探讨。(一)翻译标准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美”(成昭伟,2010:13)的翻译标准。在“忠实”问题上,林语堂反对“字字对译”,也反对“胡译”,提倡“忠实须求传神”。所谓忠实是指“原文之神气与言外之意”。(林语堂,1995:319-320)译者不仅要达意,还要传情,并在翻译时引起读者身临其境的审美冲动。(陆洋,2005:19-20)但是,林语堂又认为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有意义之美,有传神之美,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绝不可能将这些同时译出,译者所

4、能求的只是比较的非绝对的成功”。(林语堂,1995:319-320)在“通顺”问题上,林语堂提出句译,即翻译必须以句为本位,而不是逐字翻译。译者必须考虑到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应“忠实”于译语文化的阅读习惯,应以译语的“行文心理”为标准。(陆洋,2005:19-20)“美”译是林语堂翻译观的内核。他认为艺术之“美”在于“风格与内容并重”。“美”是在“忠实”和“通顺”的基础上,尽力趋至“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和“体美”的佳境。林语堂的翻译标准实质上就是“美”的标准。(陆洋,2005:19-20)只

5、有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和谐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即“传神”求“美”。(二)通俗抒情哲学“性灵说”是林语堂通俗抒情哲学的核心与本质。所谓“性灵”,是作品展现的自然个性风格,即表现真我,以自我为中心。林语堂将“性灵”视为艺术的根本,认为创作主体要向读者显露自己的真面目,袒露心胸,流露真实情感。笔者认为,林语堂的译文重意轻法,充满个性,不为格式和章法所拘束,也是由“性灵说”引发。林语堂的文学体系是以闲适为格调的,注重内容上的闲情雅趣和形式上的闲谈文体。他用娓娓道来的方式与读者情感互动,文风上崇尚自然清新,选材

6、上小到品茶烧饭,大致儒道美学,贴近生活,注重日常生活的艺术化。(杨柳,2004:43)笔者认为,闲适格调表达了林语堂淡然平和的心态,对超然古朴之风的向往。林语堂的通俗抒情哲学就是他提炼中国袁中郎的“性灵”内核和西方表现主义形成的独树一帜的美学观。林语堂坚持“一切的表现都是艺术”,艺术即抒情即表现。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表现个性。笔者认为,林语堂的通俗抒情美学就是独特的性灵说与闲适格调和幽默的结合,强调主观个性,真实情感,自由不拘。二.林语堂的翻译观在其英译《小窗幽记》中的体现《小窗幽记》作者为明人陈

7、继儒,字仲醇,号眉公,糜公,是晚明山人墨客的领袖人物,他工诗善文,尤长小品清言,盛名于天下。《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陈眉公,2008:5-6)字字珠玑,充满浓郁的佛道庄禅色彩和灵性四射的意趣,渲染出作者高远而超脱的生命观。(张婷,2007,59)林语堂由“性灵”引发,在选材上注重作品的个性和闲适情趣,这与《小窗幽记》的闲雅艺术相契合,笔者认为林语堂和陈继儒是情感互通的。同时,“翻译即创造”是林语堂极为重要的观点,翻译不是完全拘泥于原文的

8、复写或临摹,而是在忠实原文主旨和神韵基础上的二次创作。译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跳“带着镣铐的舞蹈”。(李晓红,2007:84)(一)译文准确传神以求“忠实”1.“赏花须结豪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捉酒须结韵友”(林语堂,2002:36)译本中,“豪”译为“nonchalant”,即“behavinginacalmandrelaxedway;givingtheimpressiontha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