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相生》学习参考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

ID:30374204

大小:85.6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29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_第1页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_第2页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_第3页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_第4页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无相生》学习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无相生》学习参考《有无相生》学习参考重点、难点1.主要是讲授第1则、第3则、第4则、第5则、第6则选文。2.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选文解读《老子》把很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比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等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第1则选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恶"与"美"相对,"美"与"善"并提,可知"恶"在这里应该是丑的意思。美与丑、善与恶

2、本来都是相对而生的,一如"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语出《庄子·秋水》)。所以,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都知道什么是恶了;天下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都知道什么是不善了。其中的道理正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老子》说,这道理是永恒的。其中"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都不难理解,可"难易相成"应该怎么理解呢?传世《老子》第六十三章

3、有一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意思是指,天底下困难的事一定产生于一件件容易的事。比如人们常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件好事这是"易",无数个做一件好事加在一起,或者说一辈子做好事,这就很难了──也正因为很难,所以更加可贵。这个例子就显示了"易"生成"难"的道理。在面对某个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难,就更加谨慎更加用心更加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比较容易地解决了;相反,人们由于把解决这一问题看得很容易,不够慎重不够用心不够用力地去面对它,结果问题反倒难以解决了。这里面也包含了由难生

4、成易、由易生成难的道理。《老子》更值得称道的一点,是它对矛盾对立项的辩证把握和持守。第3则选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比喻。"企"就是踮起脚跟。"跨"指跨步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谓大其两股间,以有所越也。"踮起脚跟的人站不稳(自然也站不久),大迈两腿跨步而行的人走不远。这是比喻的喻体。"自见"即"自现",指自我显示、自逞己见。"自是"即自以为是。"自伐"即自我夸耀;"伐"指自吹自擂、夸耀自己。"自矜"即自夸、自尊自大,这里有自以为贤能的意思。"长"(zhǎng),指

5、得到敬重,或者被认为有贤能并且得到人们的敬重。自逞己见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意见,却往往不能使人明了自己的意见;自以为是的人,本意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本意虽是显示自己的功劳,却往往不被认为有功或者不能成就大功;自以为贤能的人,本意虽是要显示自己的贤能,却往往不被人们认为有贤能、不被人们敬重。这是比喻的本体。因此,"自见""自是""自伐""自矜"都是要不得的:"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余食"是吃剩下的食物。"赘形"是身体上多余的东西比如肉赘。"物"这里可以理解为畜生。"自见""自

6、是""自伐""自矜"从道的立场上来看,叫做吃剩下的食物或人身上的肉赘,连有的畜生都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会居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境地。"明""彰""功""长"体现的是一系列被追求的目的。要达到这些目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一种态度,"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另一种态度。一般人认为前一种态度距离目的更近,可是《老子》却认为应该选择后一种。因为自见而不明,自是而不彰,自伐而无功,自矜而不长,因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二十二章)。《老子》的这种选择

7、显示了它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洞见,也显示了它的人生智慧。在很多时候,人们"若欲如之何,必先居于此如之何之反面"(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四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第4则选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知人"就是了解别人,"自知"就是了解自己,这是一组对立项。在两者之间,《老子》选择的是"自知"。它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则是高明、圣明。这是一个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自知实际上更为困难;一般人的毛病尤在于不自知。

8、"胜人"和"自胜"是一组对立项。在两者之间,《老子》选择的是"自胜"。它认为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刚强。这也是一个极富人生哲理的判断,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其实更难于超越,就是说战胜自己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