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ID:30440497

大小:2.80 M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29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_第1页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_第2页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_第3页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_第4页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章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一、Andrews直丝弓矫治技术及其影响笔者参考L.F.Andrews的观点及研究方法,在这里介绍下自己的矫治系统及观点。因为我的观点与Andrews最初的观点有一定差距,现把自己与他的观点不同的地方整理出来。图2—1Andrews直丝弓矫治装置及治疗体系的发展概要和影响另外,如以前所述.直丝弓矫治技术为了省略Edgewise法中弓丝弯制的步骤对托槽进行了种种改良,参照Andrews的文章及著作,笔者(图2-1)对其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体系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概括,形成一张流程图,对其贡献专门进

2、行了评价。(一).Andrews的贡献概括起来,Andrews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1)将未经正畸治疗的理想&作为矫治目标.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理想正常&的6条标准。2)特别定出Andrews平面,FACC(临床冠牙长轴).FA点(临床冠中点),将弓丝、托槽、牙齿的关系与临床治疗结合,计算时,将牙冠与咬合平面联系在起(图2-2~4)。图2-2牙冠排列在最佳位置时,牙冠1/2所构成的平面称之为Andrews平面图2-3牙冠的轴倾角A:正值B:负值图2-4牙冠唇倾角(转矩)A:正值B:负值3)开发了可以达到理想正常&目标的E

3、dgewise托槽。(图2-5~7)图2-5Andrews直丝弓托槽的轴倾角图2-6Andrews直丝弓托槽的转矩图2-7Andrews直丝弓托槽的优点4)确立了不需要进行复杂弯曲的直丝弓矫治技术(0.56mm(0.022英时)槽沟)。(二)直丝弓矫治技术的优点临床评价及相关优点的总结如下:●无弓丝弯制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避免了更换弓丝过程中的微小差异所带来的牙根不利运动;●椅旁操作时间缩短;●可以得到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结果较为一致;●多数医师可以形成一个治疗组一同治疗;●与牙科助手共同合作进行治疗;●口内安装的弓丝简

4、单化,出现问题的机率降低。(三)牙面与托槽底板间形成正确的接触关系是直丝弓托槽的特征为使直丝弓矫治技术顺利进行,并得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从理论上说,矫治器的构造必须是正确的,Andrews对于将普通的Edgewise托槽倾斜的部分程式化的托槽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倾斜粘着普通Edgewise托槽的缺点为了使槽沟倾斜而将普通Eagewlse托槽倾斜粘着,会使托槽底面与牙面不能紧密贴合,使带环或托槽扭曲歪斜(图2-8A)。直丝弓托槽则不会这样.槽沟倾斜而托槽与牙面的关系是正确的。因此,与牙面非常吻合.带环不会扭曲歪斜,托槽的粘

5、接简单(图2-8B)。图2-8普通Edgewlse托槽(A)与直丝弓托槽(B)轴倾角的区别A:托槽发生扭转,轴倾角部分错位,则很难与牙面贴合B:在与牙面完全吻合的底板上确定托槽槽沟·Edgewise(预成转矩)托槽槽沟水平的差异Eagewise托槽由于底板处未做调整,结构高度不一致(图2—9B),为了使槽沟高度一致,从前牙到磨牙托槽底部必须有一定的变化。直丝弓托槽因托槽底部做了调整,槽沟与牙冠中心对应,位于同一水平(图2—9A),因此可以将各个牙齿矫治到正确的位置(图2—10).图2-9直丝弓托槽与预成转矩托槽的区别(上颌

6、用)A:槽沟中心与底板一致B:槽沟中心与底板不一致图2-10使用Andrews标准托槽(O.56×0.71mm(O.022×O.028英时))的病例A.标准托槽0°B.轻度整体移动托槽2°C.中度整体移动托槽4°D.重度整体移动托槽6°表2-23标准托槽与3种(拔牙病例用)使牙齿整体移动的托槽的抗旋转角度(四)适于拔牙病例的托槽及以骨骼分类为基础的前牙托槽的开发随后,Andrews又开发并发表了拔牙矫治病例适用的ExtractionSeries和以骨骼分类为基础的AnteriorSet托槽。·拔牙系列托槽(Extracti

7、onSeries)拔牙病例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冠向拔牙隙倾斜,扭转的问题时有发生。基于从托槽的形态设计上抵抗这种变化,设计了拔牙系列托槽。这里介绍一下为追求理想正常&所设计的这种托槽与标准托槽的区别。图2-11是使用Andrews拔4

8、4矫治托槽治疗的病例。在上尖牙增加了牵引钩,轴倾角加大,并增加了抗扭转设计,以使其整体远中移动,同时为防止磨牙近中移动,增加了防止磨牙近中倾斜的设计。图2-11使用Andrews拔除4

9、4系列托槽(O.56×0.71mm(0.022×0.028英寸))矫治病例(使用经典的拔牙系列

10、

11、托槽)A.

12、标准托槽11°B.轻度整体移动托槽13°(11°+2°)C.中度整体移动托槽14°(11°+3°)D.重度整体移动托槽15°(11°+4°)表2-13标准托槽与3种(拔牙病例用)使牙齿整体移动的托槽的轴倾角度表2-1列出了与尖牙远中移动量相对应的3种右上尖牙托槽与标准直丝弓托槽相比所增加的轴倾角度的数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