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ID:30549446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上传者:U-9950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_第1页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_第2页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_第3页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_第4页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个体从儿童过渡到成年,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上具有突变性的特征,而这种变化也会成为其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青少年期作为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这些矛盾有些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结果就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本文就中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因素5   有部分学生出身家境贫困,特别是在农村,限于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文化素质程度,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缺乏正确引导,从而使学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产生自卑心理。有一个女同学,姓王,人长得文静秀气,也不笨,但是学习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她有一个很不好的弱点,就是孤僻,自卑,不合群,很少看过她与同学嬉戏,玩耍。她总是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成为别人火热生活的旁观者。她很不愿与别人交流,包括老师。她上课很少发言,老师和同学都很难了解她的想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她学习成绩的提高和与别人的融洽交往。通过了解得知,她家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亲经常为柴米油盐的问题争吵不休,她的家庭给了她一个不和谐的深刻印象。父母亲比较重男轻女,偏爱她的弟弟,如果有什么事,总是拿她出气,这使她有处处不如人的想法。因此,该同学害怕父母,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她很害怕回家。她还觉得在家里,父母喜欢的只有弟弟,并不爱她,她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她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这深深地影响了她正常的生活和心理,成为她内心一道不可跨越的心理障碍。  (二)学业负担过重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感到不愉快,因成绩差感到自己不受欢迎。因此,他们处于不受重视和冷落的地位,失去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产生自卑心理。赵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张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三)人际交往的影响5   同学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同学的尊重,自尊心就会建立起来,如果同学之间充满敌意和相互拒绝,就会感到孤独、焦虑,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刘某,初二男生,寄住外祖父母家,该生性格内向、孤独,见人腼腆,遇生人更局促不安,手足无措,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同班中无知心好友,导致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农村父母身边。据了解,这学生在原校很适应,学习成绩突出,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  (四)性格因素  一般来说,性格怯弱,内向的中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这样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过分夸大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缺陷,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擅于与同学、老师沟通交流,不擅于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就会被老师、同学忽略,使其产生“大家都看不起我”的想法,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陈某,一位初一年级的女同学,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二、矫正中学生自卑心理的对策  (一)与家长取得联系,创设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让家长在家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抽时间带孩子到外面世界走走,让他们感受一下大人的工作环境,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起自己的奋斗目标,并经常鼓励他们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个明确的目标。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心,慢慢地消除他们的对立情绪。5   (二)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们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们的名字,而在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们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平时多留意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们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三)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学生的优势潜能入手,能够比较快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产生的自信是消除自卑、促进成功的最有效的补偿方法。  (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从专心听课到认真完成作业,从课内学习到课外活动,从参加劳动、体育锻炼到各项思想活动,有意识地根据自卑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定时地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力量。  (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树立自信心。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常常不擅长表现自己,害怕被同学嘲讽,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鼓励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对于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目的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展示他们的特长,并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信心。5   (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自卑心理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学生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过度否定自我。夸大他人是自卑生的常见心态,我们要引导学生既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要发现自己的长处。“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他人也同样达不到你的标准,这就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名人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再优秀的人总有他的缺点和瑕疵,再差的人也会有其独特之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找优点等这样的班级活动,为自卑的同学增强信心。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而且“生命就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可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灿烂时期,也是非常脆弱的时期,他们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