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练笔的“小”

刍议小练笔的“小”

ID:30556382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刍议小练笔的“小”_第1页
刍议小练笔的“小”_第2页
刍议小练笔的“小”_第3页
刍议小练笔的“小”_第4页
刍议小练笔的“小”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小练笔的“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小练笔的“小”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人认为它是学生习作的“学步车”,有人把它叫作提升写作能力的“加速器”,甚至被喻为是机智而充满杀伤力的“特种兵”。简而言之,小练笔具有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小练笔越来越值得我们探讨。反思以往课堂中的小练笔设计,着实存在一些“大”问题。  第一,话题大,偏离语言核心价值。说实在的,以往教学中的很多小练笔,是在做大而无益的事情。通常是在课堂教学尾声阶段,设计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总结式文字表述。如学了写人物的文章,则写“你想对某某人说”

2、,表达对人物品质的赞美,倾吐自己的敬佩之情;学了说理的文章,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表达出自己的感悟等等诸如此类的“替圣人立言”之笔,表面上是练习表达,实际上主要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程度。没有从文本语言现象入手,没有言语形式的要求,为了练笔而练笔,最终对提升学生言语技能是缺乏实际的意义和价值的。6  第二,步伐大,背离学生认知规律。纵观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忽略教师指导、缺乏梯度练习是以往常见的毛病,也是当下课堂忽视之角。不是教师意识没到位,而是课堂时间整体调控失当所致。大部分老师基本上是以理解课文内容来组织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分析讲解多,表

3、达练写自然边缘化,甚至被挤出课堂。虽然有些语言意识较强的教师能针对课文范例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但实际操作中,只在课堂尾声的3-5分钟时间内抛出话题,练写时间都无法保证,更别说教师的梯度指导,通常情况下练笔被安排在课外完成。如此教学,步伐突兀,学生得不到有效指导,形同走过场,导致练笔效果落空的也不鲜见。  第三,跨度大,脱离阅读练笔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定位为“习作”,意指练习写作,属“练笔”性质,是一种起步训练。以此观照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则是起步中的起步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练习。可是在实践层面,很多教师把小练笔等同于习作,

4、尤其是高年级,学习一篇文章,进行相应的写作手法翻版操练,这就容易犯拔高练笔要求的毛病。如学写景状物的文本,布置篇章式的练笔作业,不得不让人觉得标准过高,至少在缺乏梯度指导策略的情况下,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是不宜的。更有甚者给小练笔限定字数,作为一种硬性作业,试想学生的练笔积极性能维持多久呢?  那么,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小练笔,应该如何形成教学架构与教学进程的水乳相融呢?笔者以为,应从“小”字入手,以“小”见“大”,在“小”练笔中学得习作技能,提高习作质量。下面以《赶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为例,谈几点建议。  一、切口小,选取学生“能学”的写点  

5、面对“复杂的综合体”的文本,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能够学习什么,受到自身发展规律、认知水平的制约。阅读中的练笔,作为一种基础练习,首先要考虑课堂目标的适度问题和学生的起点问题,选择切口应求“准”、抓“小”,练写点应是学生的“可接受点”。李海林先生说:“6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阈立场是学生,应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阅读练笔最佳切口既要考虑教学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因为教师设计“低入”,可以使学习内容易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趣味性。其影响是深远的。  据此,《赶海》一课可以这样思考

6、小练笔切口并进行筛选:(1)篇章方面。文章以“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开篇,结尾又以唱响此歌谣作结,首尾照应的写法是本课第一眼能看出的写作特色。但篇章结构的迁移练写不是第二学段的“可达成度”,因此这一点只能作为文本写作方法的一种感知教学。(2)段落方面。本文从第2至4自然段按时间顺序记叙人们赶海的情景,以第3自然段为重点,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作者与小伙伴赶海的趣事。这是自二年级上册学习《秋游》一课以后的第一篇写孩子童年童趣的文章,也是第二学段第一篇这种题材的课文。段落学习是第二学段的重点,典型课例的重点段落更具有迁移运用价值。因此,本文

7、这一段应作为教学重点和练笔范例来教学。(3)句式与修辞。文章第3自然段开头对海滩上人们的赶海活动进行了描写,以“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出现,这是一处有关场景描写的可作为仿写点的典型句式。另外,本段描写海滩小动物时,出6现两句生动活泼的比喻、拟人句。但这种句式与修辞在二年级《秋游》《蚕姑娘》等课文及三年级上册的有关课文中作为重点语言现象已经熟知,所以这一点可以不作为着力点训练。(4)词语方面。重点段落对赶海情景进行生动的描写,最具语言特质的是动作词的准确运用和语气词在段落中句首的运用,虽然二年级课文学过一些语气词在句子开头或结尾的运用,但如此

8、多个语气词在段落中连续运用是第一次接触,它们在事件描写中既传达出作者的丰富情绪和心理活动,又在句子间起了连贯衔接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