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

ID:30605287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_第1页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_第2页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_第3页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_第4页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_第5页
资源描述:

《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课例研究之石,攻指导选题之玉  摘要: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其形是“研究”,实是“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学生问题意识与信息捕捉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并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以高一研究性学习选题为目标,以有效指导为宗旨,以课例为依托,阐述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正确选题。  关键词:课例研究;有效教学;选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87-2  一、历史背景

2、  高中研究性学习自2002年全省实施以来,经历了10个年头,真可谓10年磨一剑,由于这一课程是国家不设指定教材,没有教师指导用书,所以实施起来各地有一定的自主性,我省这10年来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型,其中有一个课型就是非常适用的选题指导课,在选题指导课中要求同学们选出自己喜欢的又符合实际可操作性的课题,这一点对于新接触这一课程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选择课题是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的,如何有效选题这一问题就显的至关重要。本文以笔者近几年来指导学生如何选题的课例为依托,阐述教师如何有效地

3、指导使学生正确选题。6  二、概念界定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的全程或片段作为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说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才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课堂探究活动如何组织才有效?各种类型的课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类型特征的教学班课堂教学如何组织?……。  2.有效指导。  关于“有效”的问题在各类刊物上有不少解释,国外的观点主要从三个方面

4、来阐述:三有论即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综合专家观点,本人感觉有效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预期或期望的结果,有效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考量教学活动的投入和活动的正相关产出之间的关系,意味着相对教学活动的投入而言,教学活动的产出(预期的结果)在“质”上应该是尽可能优质的,在“量”上应该是尽可能最大化的。  3.选题。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选题尤为重要,如何选题,选好题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关键。选题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科学的有可操作性的课题。  三、有效指导实例  1.课例简介。  本人在去年曾经开设了两节

5、有关《关注食品安全享受健康生活》的选题指导课,在选题之前先通过视频“食品安全”6引出本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观看此视频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能过此视频你想了解什么样的相关内容),学生有海阔天空的想法,之后再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梳理,根据选题的原则和方法一步一步确定学生的选题。在两次课中,学生的基本问题罗列如下:  (1)如何在烹饪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保留食品的营养?  (2)如何正确搭配食品?  (3)怎样在科学与绿色之间取得平衡?  (4)怎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食用有毒食

6、品的危害?  (6)怎样鉴别有毒食品?  (7)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8)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度是怎样的?  (9)日落红、日落黄的成份是什么?  (10)我校食堂的营养和如何搭配更好吃;  (11)我校小店的零食是否健康;  (12)高中生早餐营养问题  ……  针对以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如何有效指导才能让学生在不失兴趣的基础正确的选择出研究课题呢?我从第2小点中的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2.理论及实践指导。6  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开放

7、的体系,要学生自主去探究和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在指导时,教师不能包办,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再帮助或让同学互相帮助选择出理想的课题。在指导中我们先对问题进行分类,把问题分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对于“是什么”的问题。这类问题大多属于基础知识问题,往往通过网络、科普类杂志就可以得到答案,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可以通过读书报告就可以完成这一研究任务。如有同学提出:①什么是食品添加剂?②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度是怎么的?③日落红、日落黄的成份是什么?这类问题相对比较简单一般,一般

8、不作为研究课题。  对于“为什么”的问题。虽然这类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及相关书籍找到答案,但那是别人的观点,并不是你自己的观点。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根据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可利用文献法查阅、访谈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实验验证等方法取得相关资料、实验数据或调查数据。然后对相关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结论。如:苏州市生活污水对太湖水质影响的调查研究。这类问题完全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对于“怎么办”的问题这类问题。大多属于决策类的问题,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