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

ID:30747258

大小:91.8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1-03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_第1页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_第2页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_第3页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_第4页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李白诗四首学案设计(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白诗四首教与学方案(教师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白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2•培养学牛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3.品味李白诗风雄奇飘逸,想象奇特以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引导学牛掌握鉴赏诗歌方法。2.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四首诗,正确对待诗人那桀鹫不驯的叛逆精神以及鄙视权贵追求追求牛活重视友情以及关注民牛的思想。学习重点1.提升诗歌鉴赏能力。2.了解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李白诗歌的特点。学习难点李

2、白诗歌中雄奇飘逸,想象奇特的诗风。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一、走近李白作者介绍观看《百■家讲坛》一一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上,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o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

3、、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

4、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二.课前预习1.识记字音瀛(ying)瞑(ruing)®(yin)栗⑴)冥(mlng)鸾(ludn)悸(ji)f兄(hudng)著(zhuo)苍梧(wu)商贾(gu)磐(pdn)石芒砺(dang)棹(zhao)歌2.理解词义或可睹:或许能够看到。因之:依据越人的介绍。尚在:还在,仍在。栗深林兮惊层巅:使……颤抖,使……惊动。青冥:青色的天空。来下:下来,为配合韵脚而颠倒词序。失向来之烟霞:刚才开心颜:心情愉悦

5、。颜,面容。心,心情。蓬壶: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在晁衡返日途中的海上。悲千古:为千古以来纤夫之苦而悲伤。棹歌:摇着船,唱着歌。佯羞:假意害羞。三、学习课文1・写作背景简介梦游天姥吟留别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744),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炀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刻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天姥山临近炎IJ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

6、峰峦峭拔,令人仰望如在天表之上,苍茫一片如入仙境。李白初出川时就想游历越东,其《秋下荆门》有句“此行不为餉鱼脍,自爱名山人炎IJ中”。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师范读或播放录音。牛自由朗读。3・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定。留别:说明木诗写作目的。“吟”木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

7、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第二课时一,整体感悟:初读全诗,整体感知,并用诗中原句回答前四小题。①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②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③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④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二•问题探究问1:李白是怎样写

8、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明确: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111,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牛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问2: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问3:诗人登上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