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李白诗四首 上课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

ID:40188930

大小:78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7-25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_第1页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_第2页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_第3页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_第4页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2 李白诗四首 上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李白诗四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璘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

2、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由于别人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生活了三年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天姥(mǔ)山瀛(yíng)洲剡(shàn)溪渌(lù)水脚著(zhuó)殷(yǐn)岩泉栗(lì)深林澹(dàn)澹霹雳(pīlì)訇(hōng)然悸(jì)怳(huǎng)惊

3、起字音:登山情景诗中的作者却登得心情愉悦,艰难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途中又有半壁的旭日、啼叫的天鸡,此乃梦中特有的境界。正当迷恋缤纷的山花时,天忽然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峦都为之发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雾缭绕。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随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我们感觉到梦幻的高潮将要到了请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大家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仙人们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

4、。他们听着老虎琴瑟啊,并乘鸾车四处游览,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文章脉络:①梦游缘起——②梦游历程——③梦醒感叹——从开始至“对此欲倒东南倾”。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从“世间行乐亦如此”至结尾。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还提到

5、了五岳、赤城和天台,运用比较、夸张、陪衬等手法突出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诗歌鉴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梦醒之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但更表现了他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艺术特点:(1)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意驰骋想

6、象。(2)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间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诗中描写神仙世界的诗句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描写了一个自由、快乐、无忧的神仙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冷酷、黑暗形成了强烈对比,在此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现实黑暗的强烈不满。思考探究一:说说诗句中数量词的表意效果。这四句都用了夸张手法。“天台四万八千丈”,极言天台山之高,但如此之高仍对天姥山“欲倒东南倾”,衬托天姥山高耸之势。“金樽清酒斗十千”:极言所饮之酒名贵,一斗值十千钱。见出诗人怀才

7、不遇,前途迷茫,不惜用名贵之酒浇愁而愁思难消的痛苦心声。“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重。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不知不觉已是白发丛生而功业难成,令人伤感不已。“飞流直下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和奔腾直下的气势。思考探究二:拓展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对

8、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