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

ID:31012942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_第1页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_第2页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_第3页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教会初中学生“读书”  在我们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习惯把“学习(上学)”称为“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走进阅读的殿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

2、下如何教会学生“读书”: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受升学率的影响和功利心的驱使,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当中,有的老师把生动活泼的阅读教学变成了支离破碎的讲解;有的老师太注重阅读方法,而不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有的老师干脆把一些阅读方法归纳成所谓的“做题公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埋头训练,不一而足。他们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能提高、成绩没能增长,反而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可谓是贻害无穷。4  阅读应成为学生的自主性

3、阅读,而自主阅读离不开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呢?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上好每一节课,注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去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第二,要多举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知识、提高能力、受到熏陶;第三,要蹲下身来与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打成一片,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阅读兴趣便在老师的影响下大大提高。  二、要

4、做到“授之以渔”  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教师要适当的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游泳”,自己去感受文学殿堂的无限魅力!  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是读者自身的行为,不同个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喜好,有的喜欢一目十行,有的则喜欢细嚼慢咽,这都无关紧要,教师不必强求一律,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这不仅仅是古今中外许多学问家行之有效的阅读经验,更应成为

5、中学生熟练掌握的阅读方法。读书笔记益处多多。首先,强化记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做笔记就是读、想、写结合,就是手、脑并用,这远比光读不写印象深刻得多。其次,活化积累。做笔记就好象建立资料的“储存库”,一旦需要相关资料,就可以方便快捷提取。再次,深化理解。通过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问题的重点和实质,还可以培养概括和表达的能力。老舍说:“4不管自己的了解正确与否,意见成熟与否,反正写过笔记必得到较深印象。及至日子长了,读书多了,再翻翻旧笔记,看一看就能发现昔非今是,看法不同,有了进步。”读书

6、笔记没有固定的形式,从内容来讲,无非是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为了吸收,后者多为了思考,到底做哪种笔记对读者更有帮助,要根据所读书的内容、阅读的意图和个人的习惯来决定。这里要说明一点,教师必须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评价,有评价才有促进,才能不断巩固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慢慢让课外阅读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从而变成更自觉地读书行为。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及阅读效益,我们除了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外,还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

7、良好习惯,要求他们做摘录,写随笔,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在班上交流评比,提高阅读效益,努力将学生对文化经典及文学名著的阅读由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计划的研讨积累性阅读和品味鉴赏层面来,让学生真正读有所获。  四、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  毛泽东同志说过:“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读无字书,考察自然、社会,这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毛泽东早年求学时,就表示:“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邀同学利用

8、暑假,步行千里,“游学”农村,对长沙及洞庭湖周边多县作过社会考察。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读“无字天书”4,广泛地接触社会实际,产生了要对自己国家的状况作研究的浓厚兴趣,致使他送走一批又一批新民学会的学友旅欧勤工俭学,而他本人却坚持先留在国内,对中国这个地盘的情形“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个决策,对他一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非常注重研究中国现实社会状况,使他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后,能够很好地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